• 西关培正小学 陈永莲 《颐和园+秦兵马俑精加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18

    《颐和园》《秦兵马俑》精加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西关培正小学 陈永莲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的好教材。《秦兵马俑》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秦兵马俑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两篇文章在构篇上都以总起段与总结段首尾呼应突出课文的主题,再从具体几方面表现课文的中心;《秦兵马俑》清晰的过渡句,使文章的写作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此,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时精加略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迁移“有序表达”的写法进行打写,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需要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习《颐和园》第3-5自然段,了解文中描写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迁移学法,借助表格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秦兵马俑》,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把“有序表达”运用到打写上,画导游思路,为本单元写导游词习作建构思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借助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迁移学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移步换景、有序观察,抓住特点有序表达的方法,运用到打写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梳理了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叙述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作者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分别游览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这几处景点。(ppt出示思维导图)

    2、昨天我们游览长廊,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懂“长廊”这一段的?回顾学习方法:细读文——找角度——抓特点——品词句(ppt),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学万寿山和昆明湖这两部分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赏析词句

    1、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游览“万寿山”或“昆明湖”,先默读课文,用==标出在万寿山(昆明湖)看到的景物,用△标出景物的特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最后小组汇报。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内容及写法、随机板书、指导朗读。

    1)“万寿山”小组代表汇报:看到什么景物?发现景物有什么特点?(代表分析特点)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小组成员回答。

    (师相机指导理解内容及写法,随机板书,指导朗读。)

    当小组汇报“佛香阁、排云殿”时,板书: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说说“佛香阁、排云殿”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耸立→壮丽、宏伟)

    品读句子: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这里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板书:静 绿)

    比较: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ppt

    师:课文当中为何不用“划船”的“划”字,而用了“滑动”的“滑”字呢?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全班齐读万寿山部分,再次感受作者的有序观察和优美的描写。

    2)昆明湖小组汇报:你们看到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代表分析特点)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小组成员回答。

    (师相机指导理解内容及写法,随机板书,指导朗读。)

    • 作者描写昆明湖的这些景物中,我们可以看出昆明湖有个什么特点?(大)师补充:昆明湖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有3000亩左右。

    这么大的昆明湖,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找出有关方位的词,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和立足点。(板书: 远——近)

    作者游览昆明湖,重点描写了哪一处景物?(十七孔桥)( ppt 出示 )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先写桥洞,再写石柱上的雕刻)指名朗读写十七孔桥的句子。

    男生齐读昆明湖部分,再次体会昆明湖优美的景色。

    三、精略结合,对比阅读

    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兵马俑是怎样的呢?

    1.下面,我们默读第19课全文,概括地说,秦兵马俑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从哪些句子知道?( ppt出示 )

    句子一: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句子二: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首尾呼应)

    2.作者从哪几方面详细介绍秦兵马俑?请大家浏览课文第28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 ppt出示 )

    3.小组汇报,师相机点拨理出文章的脉络结构。( ppt出示 )

    4.秦兵马俑是一支“威武之师”,认真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读后的感受。( ppt出示 )

    描述与想象结合(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多么精美,多么逼真的兵马俑啊!难怪作者这么高度评价它,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所骄傲!

    四、打写练习:

    我们学校在今年暑假做了一番整修,请大家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家长游览校园,用思维导图按移步换景的方法画下你游览的景点,向到访的客人介绍我们的校园,要求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写出景物的美。(根据自己游览的路线画思维导图)

    五、本课总结,升华拓展

    我们通过学习,观赏了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和秦兵马俑,不仅领略到世界遗产的风采,而且学习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课余能更多地运用这些表达方法记录自己的游览活动,用心用文字去再现各地美景。


    板书: 18 颐和园

    长廊 (内到外) 长 美

    寿山: (东远眺) 古老 美丽

    向下望) 黄 绿 朱红 喜爱

    (抬头看) 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正前面)

    昆明湖( 远到近 ) 静 绿 大



    教学反思:

    1、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感悟文章的结构、描写顺序、表达方法,学生知道文章之大概能力有较明显的提升。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明确,指导学习的步骤清晰,设计的表格有助于小组学习效率的提高。

    3、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学法迁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更充分调动,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以不浪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5、学生略读课文的默读速度和效能待加强训练提高。

    6、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的训练需要加强,提升画图的思考能力、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3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作者
    • 西关
    • 昆明湖
    • 描写
    • 教学设计
    • 特点
    • 学生
    • 文章
    • 颐和园
    • 景物
    • 课文
    • 秦兵马俑
    • 小学
    • 游览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