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地中学-冯惠远-《走一步,再走一步》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学习内容
-
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课文思路清晰明了:通过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立意高,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本文还非常适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
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叙事脉络,培养复述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
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但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一学生思维较单一,认为什么题都是一个标准答案,不太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必要引导他们多角度的看待事物,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能力迁移,拓展阅读。
六、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
(二)、整体感知
1.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默读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3.字词教学
看课文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字典,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
(三)、主旨研讨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四)、小结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
(五)、作业
1、巩固字词,朗读课文,背诵富有哲理的句段。
2、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课文还给了你哪些启示?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情况。
2.巩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
(二)、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你们想想看,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疑问?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
(1)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2)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4)想想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解读文意?
鼓励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深入理解课文情节,结合人生体验谈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教师启发、点拨:
(1)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师总结:他的办法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
(2)在“我”爬上石架,陷入困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尔后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的。
(3)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简直可恶之极。
(4)母亲角度
-
(三)、拓展阅读
试着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量》。
①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②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③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④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⑤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⑥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⑦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⑧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⑨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⑩这个教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⑾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⑿听说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默读《信念的力量》,尝试运用多角度阅读的方法,从“老教授”、“姜村孩子”或“姜村村民”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
-
- 标签:
- 中学
- rar
- 学习内容
- 再走
- 一步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