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学生带来的变革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实施全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对学生带来的变革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简单接受和吸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的转变: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表现在从知识本位转移到以能力本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对于教学内容本身有着很大的冲击作用,脱离现实生活、陈旧的简单知识传授被一种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和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所代替。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换,知识的获取只是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获得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学习过程的最根本目的。具体的能力包括有: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协作的能力。
(2)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一种被动的接收式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创设良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学习环境,集文字、声音、音乐、图片、动画、资源等于一体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和实现自主建构的各种自主和协作学习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内部的在某一特定专题网站下,让学生访问该专题网站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如:上网速度慢、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低、无法上Internet等原因,也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不过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让学生有对信息进行“筛选”的可能。
(3)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和内涵;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提高。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协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协作讨论式的学习;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数字化学习环境初步形成,学习者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特别是要提倡自举、探索与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比如: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究性的学习;协商协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形成网上社区,进行协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此外还有其他的学习方式。 -
-
- 标签:
- 进行
- 信息
- 参与
- 知识
- 学习方式
- 全面
- 学习
- 能力
- 学生
- 实施
- 利用
- 信息技术
- 整合
- 课程
- 资源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