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凤娥小学]黄慧英-角的初步认识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校: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 姓名:黄慧英
1、概述
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图中引出角,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再通过折角、画角、玩角等活动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对角有些感性的认识。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
3、学习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角在本册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所以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会用直尺画角即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5、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6、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探究。
(一)发现角
观察主题图,说说哪里有角。(渗透指角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我们看这里,(指着主题图)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画面图,这里面有角吗?
(二)感知角(学习例1、例2)
1、找角。
问:(1)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角吗?谁来指一指?(注意学生指角的方法)
(2)在我们的身边有角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顶点是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平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
2、赏角。
(1)师:生活中的角真多,看,老师带来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
(2)师: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请你仔细观察这些角,同桌互相说说角是什么样的。(一个顶点两条边)(指名说)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注) 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3、辨角。
4、数角。
(教学理念: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
5、回应开头的平面图形各有几个角。(圆形没有角)
(三)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师:聪明的同学开动脑筋,动手将圆形纸片折成一个角,试试吧,看哪一组同学折得又快又好。折好后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2)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可参照书上的折法)
(3)展示学生做的角,让学生指出角在哪里。
2、做活动角
(1)教师示范,学生试做并展示。
(2)展示两学生的角,问: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3、比角
(1)师:对,角是有大小的。有什么办法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呢?
(2)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角,哪位同学愿意帮忙把角变大一些?(指名一个学生演示)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那变小呢?
(3)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得和老师的一样大吗?怎么比?(教师把角与学生的角完全重合)
(4)问:你们认为这两个角一样大吗?为什么?
师: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说老师板书: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欢它吗?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
(2)指名说说怎样画角,教师示范角的画法。
(3)学生尝试画角。(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理念:通过掌握角的正确画法,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你学会了什么?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角;学会了画角;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教师归纳: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四、拓展延伸。
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 黄慧英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作为跨越式课题教研的第一堂教研课,多少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由“角”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2)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总结,其实在最后做一个总结就可以。
另外,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
-
- 标签:
- 顶点
- 学生
- 大小
- 教师
- 角的初步认识
- 圆形
- 名称
- 认识角
- 图形
- 各部分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