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张智萍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鸟的天堂
-
概述:
文章写了一株罕见的大榕树,由于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上面憩息的群鸟也和它一起和谐相处,受到人们的保护,因此成了“鸟的天堂”。我们透过作者对那株榕树的生命力的赞美,对于生活在这“天堂”中的鸟儿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对自由的热爱。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桨、榕、纠、暇”4个生字,会写“抛、潮”等7个生字,掌握“纠正、逼近、应接不暇”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榕树的庞大与茂盛,通过想象,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可通过查资料、看图片了解一些大容树的特点和鸟的生活习性,同时,学生很难整体把握文章,容易造成在阅读时顾此失彼。学习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动态与静态、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它还是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一个扶手,是日后学习其他方法的台阶。
-
教学策略:
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抓住文章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抓文章的重点段落,交流、探讨、指导。
-
教学资源:
教师: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学生:
课前预习、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巴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板书课题。
2.播放《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二、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5.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6.质疑。
三、交流预习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解题。
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
4.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5.美读。
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
四、理清课文脉络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拓展阅读:
打开阅读材料,阅读以下篇目。
《神奇的鸟岛》、《在小鸟的天堂如何观鸟》、《小鸟的天堂》、《济南的冬天》、《荷叶》。
写话训练:
用上本课3个以上词语,写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短篇。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读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2.理解重点语句,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指导朗读。
4.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感情朗读。
五、围绕重点,学习表达方法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不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我们一起来研究。
1.默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
(1)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这棵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3)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六、总结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拓展阅读:
打开阅读材料,阅读以下篇目。
《阿拉斯加鸬鹚发现百年就灭绝》、《鸟情》、《小鸟和护林老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写话训练:
1.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点。
2.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请你为“鸟的天堂”这处游览胜地写一段导游解说词。
作业布置:
1.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榕树 大 茂盛 静态美
鸟的天堂
鸟儿 多 欢快 动态美
-
教后反思: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
- 标签:
- 作者
- 描写
- 课时
-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 学习
- 天堂
- 学生
- 鸟的天堂
- 课文
- 反思
- 2.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