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宁王团许建巍《假如》教学设计和课件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请老师将会认和会写的字列举清晰,体现目标的具体性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2、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目标都包括进来了,请老师再进行细化,挑出两个课时中主要要解决的重难点
-
学习者情况分析
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够体会到关爱他人,关爱环境,但在写作时仿写诗可能有点困难。
-
教学资源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课时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请教师加入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
-
一、激趣入题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教师通过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很好地和本课后续的故事发展结合起来。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值得肯定!
-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用言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此处问题与导入脱节,学生还在导入故事的情节中,在欣赏诗中,在幻想着自己有一支神笔,教师提出如上的问题,一下子截断了孩子的联想,而且如此总结性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课文的兴趣。在欣赏完后不妨让学生直接进入第2步,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边读边进入第3步,使学生产生认识生字、想办法记忆生字是一种朗读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内在动机,并且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 指导识字。
(1)学生圈画生字,自己初读,并想办法记忆字形。
寒 袭 击 觅 饿 泣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生字。
(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
(4)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老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帮助。
4. 出示词语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5.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纠正字音。
//建议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回答一下本课大意,初步理清课文脉络,这也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字、写字、初步理清课文大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课件,观察“击、叹、泣、粒、腿、燕、幸、哭”等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导写法。
“击”字写在田字格中间,上面一竖要出头;
“叹”、“泣”、“粒”三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腿”字部件多,写时既不能分开,又要互相避让;
“燕”字笔画多,要注意书写笔顺,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书空;“幸”、“哭”两个字是上下结构,注意上窄下宽。
2.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评析。
-
四、拓展阅读
//请教师补充内容和方式,拓展前的引导语如何设计?资源选择的意图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
//此处老师没有将拓展阅读如何选用进行详细说明,建议老师细化这个拓展阅读环节的处理,一是将拓展阅读选用的具体篇目列清楚,而是将拓展阅读的层次列清楚,比如说哪些篇目是作为必读内容,哪些篇目是作为选读内容
因为跨越式语文低年段的211模式中,拓展阅读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在第二课时拓展阅读的选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深化课文主题的理解,迁移主题所涉及的情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识字量。因此,拓展阅读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引起足够重视,并在教学设计撰写时详细进行详细说明。
-
五、语言拓展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词语写一段话吗?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这里请教师详细说明一下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形式来复习生字词,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时要考虑时效和有趣,时效是为了保证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导入新课
这个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都画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去读一读吧!
//学生已在第一课时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可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
二、再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要给 画 ,让它们 ;
我要给 画 ,让它们 ;
我要给 画 ,让它 ;
-
三、个性化阅读,体验情感
1.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教师巡回指导。
//此处教师巡回指导什么?请教师写出此环节想达到的目标
2.学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师生对话交流,并适当进行指导。
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小树在冬天面临的寒冷,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这样小树就不怕寒冷的袭击,能安然地渡过冬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绿化我们的地球,说明作者爱护树木。
第二节,小鸟是地球上可爱的精灵,找不到食物时会饿死的,作者要给小鸟画上一些米粒,这样小鸟就能快乐地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乐。
第三节,西西是残疾人,没有腿他内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 (edited by lx)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主题的理解是关键。这三节内容是学生理解课文情感的关键环节,但是不太能够从教学设计方案中看出老师这一步份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处理方式。比如说这里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小作者用笔画了写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就带着问题来进行个性化阅读,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意。
跨越式语文教学中,在第二课时提出有效的问题是20分钟内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在有效问题的设计时,我们建立老师围绕课文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梳理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对于文段进行整体分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避免一些事实层面的问题,字词的问题,而是一些需要学生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3.在学生谈阅读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情感把喜欢的那一节再读一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edited by lx)这里老师对于朗读指导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设计说明。因为朗读指导在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主题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读在跨越式课堂上,更加讲求效率,不仅要读的充分,要读的形式丰富,更讲求读的效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有效的提升学生读的水平和技巧。
这里建议老师先示范读,然后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自由读和指名读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4、课文第四小节又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后面出现了省略号,小作者省略的内容是什么你能补充吗?
//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听别人的叙述、自己的联想之后,有一个实践的机会,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连贯,也让孩子在把课文补充完整这一步骤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非常提倡
5.小结,激发情感。
作者希望用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太阳温暖冬目的小树,想画一些米粒喂养饥饿的小鸟,想画出一双腿让残疾的西西能快乐地奔跑,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想对作者说一句什么话呢?
//建议此环节可以放在第4步朗读课文之后,阅读文章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比较连贯,学生在深刻体会了作者的想法和心情并进行总结后,更能开拓思路,为文章的续写做好铺垫
-
四、拓展阅读
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再去读一读了解一下吧。
-
五、深化主题,拓展阅读
1、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幸的人和事,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吧,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同学们也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送给谁?帮他解决什么困难?你也来当的个小诗人吧。
3.学生自由表达,并写下来。
4、交流习作。
//这些问题可以放在拓展阅读之前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更有目的性,更易使学生完成拓展阅读的教学目标
-
板书设计:
-
-
- 标签:
- 教学
- 设计
- 学生
- 教师
- 作者
- 阅读
- 课文
- 问题
- 课件
- 拓展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