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再小的关爱也是莫大的支持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教师再小的关爱也是莫大的支持

    教师再小的关爱也是莫大的支持

    一、案例描述:

    姜某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还欺负同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都被他欺负过。同学们都很怕他,当他欺负同学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指责他。在上课的时候,姜某总是心不在焉,不是趴着睡觉,就是在底下掏出手机偷偷地玩游戏。上课不记笔记,不听讲,很少完成作业,要不就是转来转去,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讲话,弄的那一圈的学生不安心上课。

    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说:“老师,我就这样了,你也不用费心。反正我是不用参加中考的,认真不认真一个样,没关系的。哈哈,我走了,拜拜。”看着他的背影,我真是苦笑不得。事后,我找到了姜某的小学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姜某五、六年级时就不想读书,平时就与社会上的一些人混在一起玩。虽然不犯大事,却也小事不断。家里人从好言相劝,到大声呵斥,最后拳脚相向,姜某非但没有改好,反而变本加厉。

    最后姜某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实在管不了他,怕他出事,仍就继续让他来学校上课。在与父母的“斗智斗勇”中,姜某越来越叛逆,对说教非常反感,而且吃软不吃硬。但又受不了别人对他的忽略。长此以往使他成绩下降,纪律散漫,他的行为给班级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这样的学生往往使教师感到“头痛”,他的不良行为的反复让人产生厌恶之情。细细分析起来,这种孩子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便以不学习、违反纪律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关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姜某的违纪,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厌弃,这种情况循环往复,造成了恶性循环。由于我是姜某的班主任,我就主动关心他。我常常在课后找他聊天,找他感兴趣的话题聊天,跟他谈体育,谈理想,网游小说……渐渐地,他愿意跟我讲讲心里话。然后,我经常在行为习惯,督促他;在学习上对他悉心辅导,主动问他有无疑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教育,他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姜某的语文基础还好,我跟姜某约定,要是他开小差或者要睡觉了,我就要向他提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让优秀生包场而冷落后进生的现象司空见惯。久而久之,后进生势必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在窗外。)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对姜某要优先提问,在提问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由浅入深,先提问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的兴趣;

    二是注意启发,通过老师的启发,使他把问题回答得完整;

    三是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即使有些问题回答得不完善,也要用鼓励性的语句肯定他,使他充满信心。慢慢的,姜某的一些行为习惯在不断的改进。

    有一次,我因为姜某的作业完成的及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虽然他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我注意到他其实很开心,后面的课上,他发言积极踊跃,也不开小差。像姜某这样饿后进生虽然缺点较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的表扬。因此,我积极捕捉姜某的闪光点,在他取得进步时,在他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

    一次他利用午休时间提早做完作业,并及时让我批阅,我表扬了他。有时我会在班会课的时候表扬他进步很快。渐渐的,姜某和我愿意交谈的话多了,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废话,我并不厌烦他,我想这正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他的废话中,我也可以去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渐渐的,老师班主任的关怀、同学的互相帮助使姜某感到师生的平等,同学的可亲。他不再欺负同学了,不再招这个,惹那个,作业也开始做,上课守规矩了。在我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收齐时,他会主动的帮我把作业抱到办公室;在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不再是简单粗暴的运用武力解决问题了;在班中再也听不到他说脏话的声音了……

    二、案例反思: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它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会有最佳的效果。我在教育姜某的过程中采用了心理学中的正增强和消弱原理。

    在为其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忽略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根据消弱原理,老师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他不完成作业的行为不与理睬,对他招惹同学的行为不采取严厉的批评,进行换位思考,让他想想如果自己是被他欺负的那位同学,你会怎样想?他愧疚的低下头,这说明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这个问题我以说服教育为主,淡化矛盾。与此同时,利用正增强原理,对他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树立其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行为上的自信。

    最终的结果是他懂得了做事要努力去做,做人要关爱他人,积极进取。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后进生的进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自尊意识比其他学生更为敏感,他们的进取意识、自强意识比其他学生更为脆弱。因此,在对待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并且,允许他们进行行为上的反复。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要关心他们。教师再小的关爱,在他们眼里也是莫大的支持。也是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 标签:
    • 身体攻击行为
    • 隐蔽性违反课堂纪律行为
    • 扰乱课堂秩序行为
    • 执拗型问题
    • 完整家庭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同伴接纳被拒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