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2: 学生的深度学习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知识点1:知识建构的内涵及其教学法

    1、知识建构的内涵和特征    

    个体知识建构 (lndividual Knowledge Building)是指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改组原有的知识经验或创造新意义。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个体知识建构强调知识的形成和掌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群体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是在个体在一定组织环境中,成员对共同的问题协作,交流并获得新知,最后解决问题并形成某种观点的过程。(张艳茹,2012) 群体知识建构具有以下特征:认知基础的差异性,学习任务的情境性,学习环境去中心化,学生建构的主体性。

    2、知识建构的原则及其教学法:

    1)知识建构教学案例

    2)知识建构的12条原则

    • 知识点2:知识建构环境

    知识建构环境、工具

    (1)知识论坛       知识论坛包括促进知识创造的专门工具。有支架支持先进的话语形式,如理论构建、问题识别和想法改进;超越注释,以鼓励解释的连贯性;制作模型和插图的绘图工具;访问源材料的参考链接以及分析工具,以查看进度并创建其工作的高阶表示。学生们有时间进行研究密集型的学习,这需要持续的创意工作,特别是以创意为中心的绘画和写作。虽然每个学生都在做笔记,但他们并不是只关注个人的表现。他们阅读、借鉴和参考彼此的贡献,为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老师以外的听众——这在学校写作环境中是非常缺乏的。他们可以邀请社区外的访客进入他们的社区空间,或链接到教室以外的社区空间。他们可以共同撰写笔记和观点,以便在知识论坛上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分成小组讨论具体问题。      

    面对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和泛在学习机会,相对的封闭性成为了知识论坛目前最大的弊端。由于没有开放数据接口,知识论坛无法与其他系统进行通信,制约了知识建构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同时也无法方便地为知识建构引入网上学习资源。因此,提供编程接口和引入开放学习资源是知识论坛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知识论坛官网:http://www.knowledgeforum.com

    知识论坛界面:基于知识论坛的相关研究参考资料:Knowledge building: idea centered drawing and writing to advance community knowledge

    • (2)Wiki在协作学习知识建构中的应用

    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 wiki 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 wiki 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 系统为该社团组织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因此,wiki 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的主题扩展或探讨。它的目的在建知识库,并且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知识库的构建。 

    • (3)知识建构分析工具

    知识空间可视化工具 (Knowledge Space Visualizer,简称KSV) 是一个整合了会话分析、社会网络分析、隐性语义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技术的知识建构分析工具,它目前还处在原型版本,可用于分析学生贡献的记录之间的语义关系、跟踪知识建构对话的进展和评价个人或小组的表现。 知识建构对话分析工具 (Knowledge Building Discourse Explorer,简称KBDeX) 以网络结构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可以细致、动态地分析知识建构对话的过程,识别对话中小组协作的模式。

    • 知识点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

    1.CSCL的内涵 CSCL是一种教学技术模式,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学生、智能导师、智能学伴等角色跨界群体讨论、协作、交流,支持协作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和超越现实世界人类交流、协作的学习形态。

    2.CSCL基本过程聚焦:协作参与、群组协作、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学习过程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学习技术、学习者身心特征以及人工制品,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人工制品之间以及人机交互中,形成了显性或者隐性的协作交互行为。协作学习过程的启动机制、发展驱动、深度协作引领以及评价等构成了当今CSCL协作学习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协作学习过程难以自然发生,这就需要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诸如社会系统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以及成就需要理论等,创设激发协作学习的相关机制。同时为了维持深度协作学习的发生与发展,还需要利用智能技术,诸如智能信息推荐、智慧学伴以及学习分析等,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干预。

    当前CSCL学习过程的前沿研究主要聚焦在新兴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参与、群组协作、协作知识建构以及三元学习(TrialogicalLearning)等方面。以未来学习空间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教育应用正在重塑课堂学习参与的理论与实践为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如利用元宇宙具身沉浸体验、群体自由创造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等功能,全面支持CSCL的学习过程等。群组规模、群组意识以及群组构建等是当前群组协作学习过程的研究重点,目的是适切地组织群体以实现高效的协作学习。协作知识建构和三元学习是在线协作学习过程研究的两个代表方向,它们将人工制品视为协作学习对象,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物或者物与人的典型协作学习关系。

    • 3.支持技术:学习空间技术、使能技术以及学习分析技术赋能CSCL

    学习空间技术:协作学习空间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游戏世界或者虚拟世界中聚焦小组协作活动(Clarke-Miduraetal.,2010)。此外,沉浸学习环境为学习者的具身体验、参与程度以及学习投入等提供了有效支持,可以为学习者的协作交互提供一种“在场”感,有效促进协作学习和社会参与。

    使能技术:CSCL使能技术是指一系列具有多学科特征的、为完成相应任务和目标而开发和使用的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学机器人和智能代理技术。一方面,技术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类人学习伙伴,使学习者能够自然地与这些类人机器人和代理进行协作交互。另一方面,技术要跨越不同的环境支持自主学习、交互学习以及决策学习。技术通过外化学习者的反思观点实现自我学习支持,通过支持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实现交互学习,最终利用复杂学习分析技术支持决策学习。

    学习分析技术:学习分析与CSCL结合能够将学习结构与学习者数字痕迹进行有效整合,助力协作知识建构分析、联合注意(JointAttention)分析以及协作学习过程分析等。譬如,CSCL学习分析可以根据话语分布、同理心、形式推理和争论策略等维度,构建知识结构和实施数据跟踪(McLarenetal.,2010)。

    参考文献:李海峰,王炜.CSCL研究30年:研究取向、核心问题与未来挑战——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手册》的要点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5):101-112.

    • 小组协作绘制概念图
    活动类型:
    社会化批阅
    活动名称:
    小组协作绘制概念图
    活动描述:
    • 小组协作绘制概念图
    活动类型:
    作业提交
    活动名称:
    小组协作绘制概念图
    活动描述: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