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逆转录酶、阻断艾滋病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常用药物有叠氮胸苷(AZT),双脱氧肌苷(DDI),双脱氧胞苷(DDC)。
  第二类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阻止艾滋病病毒直接连结逆转录酶,不让病毒编码或DNA。现有的药物有Neriapine。
  第三类为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酶,使之从感染的CD4细胞细胞核中形成的DNA不能聚集和释放。现有的药物有Indinavir,Ritonavir。
目前最常用的是叠氮胸苷、双脱氧肌苷和双脱氧胞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感染早期如联合使用上述药物则效果更好。但是以上药物均系国外生产,且价格很贵,国内很少使用。
  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和丙种球蛋白等,都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Ⅱ还可使患者淋巴细胞数增加,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中国的一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发现,某些中药或其成分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能抑制HIV,且价格便宜,预计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艾滋病治疗目前还没有传出令人乐观的消息:疫苗研制遥遥无期;巨额治疗费用难以承担;我国科学家正努力攻关。

  美裔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联合药物疗“quot;鸡尾酒疗法"曾轰动一时,但现在研究发现即使同时使用3种甚至4种药物也不能完全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相反,在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病毒数量还可能大规模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每年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据专家称,现在国内采用正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寥寥无几,而他们每人每年的花费是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

  历史上许多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因开发出有效的疫苗而被控制甚至消灭,例如天花、小儿麻痹、麻疹等。但人们还没有研制出成功的或接近成功的艾滋病疫苗。尽管美国总统克林顿把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十年计划放到与当年登月计划同等重要位置,但到目前为止,疫苗研制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可喜的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与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在一种新型疫苗的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在正准备申请进行人体试验。此外,我国兽医病毒学家在20多年前研制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的疫苗可能为艾滋病疫苗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整理修改:李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