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猿分界的标志



    1890年至1892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当时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发现了一小块下颌骨、一根大腿骨和一个头盖骨。头盖骨带有明显的如猿的原始性状,如眉脊粗壮、头骨低平、骨壁很厚,脑量不过800毫升,比现代人的平均1350毫升要小得多,可是大腿骨和现代人的很近似,表明已能像现代人那样地直立行走。这个发现究竟是人还是猿?引起了长时期的激烈争论。


    1924年在南非汤恩发现了定名为南方古猿的一个头骨,当时定为大约6岁。根据新定的标准,应为刚过3岁的小孩的,犬齿小,颅底的枕骨大孔在较前的部位,表明它已能两足直立行走,可是脑子小,估计成年时它的脑量也不比现代的猿大,因此同样不被学者承认它是属于人的系统。


    化石的证据,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大的脑子不是同时起源的。


    如果以脑子的大小(脑量)作为区别人和猿的标志,那么多大的脑子才算是人呢?有人提出脑量在750毫升以上才算是人,以此作为人和猿的分界的界河,可是后来发现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化石的脑远比这个标准为小,而现在的大猩猩最大的脑量也有超过这个界限的,表明脑量不能作为区分人和猿的标志。于是人类学界逐渐一致认为只能以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便归入人的系统,分类上列为人科。
         

                                            唐涛、陈浠 整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