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的应用
作者:方勇财 罗平
厦门市演武小学
【摘 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应树立信息技术是工具的观点,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要有课件的支持。因此,探索多媒体课件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诱发,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的优化,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学科教师如何应用现有的配套课件,自行设计多媒体课件是今后发展极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课件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是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各国在90年代中期开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中去
,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要有相应课件的支持。我们知道,现代化教学系统,除了原有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外,还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我们目前所要探索的教学结构问题。媒体的作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达到最佳和最大
,就是我们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因此,我校近年来有意识地将“四结合”思想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去,以期能找到多媒体课件与学科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这个突破点,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诱发,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的优化,及教学模式改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导向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过渡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有一定发展,但是还不是很成熟,有时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例如,余晓宴老师在上讲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教师可以轻松而巧妙地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演示中一目了然。此课的难点是,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磅重,一个10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重的铁球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的话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把10磅重和1磅重铁球栓在一起,由于被1磅重的铁球拖住,那么栓在一起的两个铁球就比10磅重的铁球落得慢;如果把1磅重和10磅重的铁球看成一个整体,既11磅重,下落的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就推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用口语进行解说,让学生凭空进行想象,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而觉得索然无味,教师也觉得很难讲解清楚,教与学的效果都很差。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师设计了五幅画面,形象而直观地把两位先哲的思路和推导过程展现出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比以往单纯口头解说更为科学和直观,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与学都颇觉轻松。
3、借助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大脑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借助感知、表象、符号、字词等中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来进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对事物进行本质分析时,通过以上几个过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郭艳煌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实施教学。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量一量,通过测量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也有学生想到用剪一剪的方法,将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学生已能算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360度除以2等于180度,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最后教师启发学生去撕一撕,并用电脑显示一个三角形及波浪线,让学生去将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也可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和撕一撕三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因而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如,在小学算术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优势,将应用题进行变换(改变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已知条件或改变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借助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效果。小学自然课经常有观察、动手做实验的内容,而这一内容受条件限制,并非每一位学生对老师的动手操作的全过程做到仔细观察。当然,也就无法自行动手做实验,影响了教学效果。黄安然老师为解决这一问题,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小学自然第八册第四课《种子的构造》,这一课的难点是观察单子叶种子玉米的构造。黄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设计了多媒体交叉使用的方法,在引入课题时,采用自制的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看荧幕上:蓝天白云下,一片金黄色油菜花中,有一些正在萌发的种子,使学生马上联想到这片油菜地是由一粒粒种子萌发而成的,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种子秘密的欲望。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显现种子的构造。把自拍的解剖种子过程的录像加入课件中,让学生看清解剖种子的步骤。课件中还有单、双子叶的构造图,黄老师还把胚根、胚芽、胚乳放大、移动、加色,学生看后再观察实物浅而易见,有力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接着,引入胚各部分作用图,学生便能更清楚地了解到种子萌发成植物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坐在任何角度的学生都能从荧幕中仔细地进行观察,重点部分还能重播。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整合教学过程处于人机交互的模式中,教学效果达到了优化。
多媒体课件在学科中的应用除了比传统的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更有效果外,还在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以我校一青年教师执教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一课为例试说明利用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的优势。
首先,教者制作了一CAI课件,电脑画面上,江边花繁锦簇,压得枝头沉甸甸的,蝴蝶飞舞,黄莺鸣叫,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图画上有声有色,静动结合,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情境的设置为以下教学的开展作了辅垫。传统古诗教学是教师逐字逐词逐句解释,而利用计算机,教师事先将解释及精心设置的问题、练习、诗人简介、诗的背景等均输入电脑,学生点击鼠标,寻找答案。若有疑问当堂讨论。这样,古诗教学既节约时间,学生又很快明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随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学生争相告知。但由于年龄、知识的局限,所说的极有限。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利用事先从网络收集到的有关春的古诗和文章传送到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资料之丰富,让学生始料不及。在网络这缤纷的世界中,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摄取信息。接着,教师让同学利用画笔这一工具栏,依古诗意思画出他们心目中的春天。意在调节一下学生的思维。不多久,电脑屏幕上就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孩子一个个异常兴奋。教师让学生根据画面在加上平常自己的观察,想象和刚才提供的资料,在电脑上当场作文。很快,一段段热情洋溢的文字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都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确,当抬头看到桃树上粉红娇艳的桃花,看到南归的侯鸟;当信步走在街头,看到街心公园的绿树繁花,看到街道旁满园的苍翠,我仿佛听到春的脚步,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是的,春天来了,她来到故乡,来到校园,来到我们的心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春天的好时光,我们更要抓紧时间学习,一寸光阴一寸金啊!春是一年的希望,在希望中,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
“蓝湛湛的天空,几丝白云,明媚的阳光照着大地,绿叶、青草,都在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苍松翠柏,更加苍翠、挺拔……燕子从南方飞回,站在屋脊上快乐地叫着,如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迎春花也露出那小巧玲珑的金黄色的笑脸,欢迎春天的到来。”
结
束 语
以上课例中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只是挂一漏万。它在课程整合过程的作用将会随着人们的探索而越来越凸显。目前,我校各学科教师都尽量在自己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许多教师除了充分利用现成的与各科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外,还根据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与语
(2001年5月)
[2] 何克抗----“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件设计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二)
—-99年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集》,(199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