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教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组第25课。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有教育意义。教学本文时依据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这一理念采用朗读、默读、浏览与重点感悟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通过默读、浏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提出问题,通过研读重点词句,积累感悟词语的精妙入情,悟情,融情,升情,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解决问题,以一篇带多篇进行大量阅读的方式,深化主题,使学生真正经历知、情、意、行的认知过程。
三、学生情况:
我今天上的课是五年级的,可我用的学生是三年级的,为什么敢上呢?因为我相信经过三年级跨越式试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品读感悟的理解能力,已经具备了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相关文章的阅读能力,已经具备了能用手中的笔真实的表达感情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含意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4、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扩大阅读的方式深化主题。
五、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七、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阅读资料、自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资料,导入新课
1、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阅读季羡林的资料)
小结: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2、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阅读德国风俗介绍)
3、教师小结:(图片出示)德国
在那里还有什么深深地吸引着、震撼着作者呢?
4、引出课题:这节课让我们随季先生一同走进别具魅力的德国,去体会德国人特有的情怀,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设计目的:教师出示在网上搜集到的作者简介、德国风俗习惯、以及德国的一些图片等,因为德国对学生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所以这些资料的补充为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作好情感上的准备、知识上的铺垫,这是很必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纠
(3)指名读课文,反馈几名平时基础较差的同学。重点指导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理解词语
(1)自己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把你不懂得词语画下来。
(2)采用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3)小组同学交流词语。
(4)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课件:莞尔一笑 脊梁
应接不暇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谈谈你的感受,读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1、读书
2、汇报,抓住: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读读这段,谈谈你的想法
4、对于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我感到吃惊,可女主人却莞尔一笑,这说明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吃惊,读出女房东的坦然
(五)阅读资料《德国印象之一——一树红樱桃》
设计目的:教师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资料,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德国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六)指导写字
设计目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课上老师的指导书写环节必不可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准确定位,
以谈话交流阅读感受的方式引出第三自然段写景的内容
二、品读课文 感悟哲理
(一)品读词句,感受景色
1、
浏览找到第三自然段描写景物的句子。
2、
学生带着教师的建议品读写景的句子谈体会。
[课件出示](1)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同时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你理解。(2)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把你的体会批注在空白处。
3、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可从结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感悟:
A、花多(数量、品种、颜色、面积大……)
B、花美(色彩美、动态美……)
C、调动所有感官想象(环境清幽、花香四溢……
5、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6、读出美景:试读——提(板书:景美)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词语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感受德国街道的美丽,品词“花的海洋、应接不暇”体会花多、面积大,“任何、家家户户”体会每个德国人都是这样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国街道的美景。同时渗透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读文章要抓联系,要学会品词析句。
(二)换位对白
升华情感
1、(生轻轻的闭上眼睛听、师配乐朗读整个第三段)
思考:观望着花海你会想些什么?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2、反馈:
预设:A、谈奉献美欣赏美时的愉悦
B、感受到德国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境界,
C、感受到人与植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
3、揭示哲理:
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他们让出了美丽的花,还“让”出了什么?
板书:境界高
教师小结,学生有感情读文 。方法:试读——提读
设计目的: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美景的同时换位思考,或谈德国人的内心想法,或作为游者谈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从而把对美景的感受上升到人的精神境界高尚这一层面上来。
(三)解读“美丽不变”
1、师引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引导学生理解境界美
2、教师补充材料
3、拓展思维: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德国这个民族说些什么?
学生说话,教师完成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四)激情引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深化主题
设计目的:通过教师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过了这么多年的德国,那种美丽没变,那种精神没变,从而真正理解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并能与作者达到共鸣。
(五)创新写作
写读后感
读作品,教师随机评价
设计目的:用创新写作的形式,一是抓住课文中“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来鼓励展开想象,来感受作者的梦,二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等来表达,谈自己的愿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加工的训练,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起来。
三、拓展阅读
深化主题
设计目的:此环节中我们利用网络搜集、下载、组建读4-5篇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通过这样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既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又深化了课标。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景美
民族奇特
境界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