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筛选问题,导入研读。
在预习本上,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筛选出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后来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呢?
3、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二)层层剥离,直奔目标。
1、一般问题,自主解答。
(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3)汇报:“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4)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过渡: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却因画杨桃引发了一场风波。
2、对比朗读,直击难点。
自由读3——18自然段,让我们置身于风波中,去细细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一:神奇的标点符号
(3)用你的朗读,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________。(怎么会呢?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4)想象说话。创设情境:老师现在请你坐到作者的座位上。你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
(5)好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几个描写他神态的词语,使老师的形象更丰满,请找出来。
严肃——和颜悦色(联系问题)
老师严肃,是因为
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此时,你找到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吗?这位老师与他的父亲的一样,深深印在他成长的记忆中。
3、入境朗读,对比感悟。
(1)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出语气(叮嘱、和颜悦色)。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你有什么想法?
(2)引导学生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再读父亲和老师朴实而又饱含哲理的话。
三、拓展阅读,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拓展阅读材料三:鲁迅《藤野先生》等
四、联系生活,抒发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2、你对资料城中的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