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越式”课题 试验优越性探微

 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 袁茵

 

【摘要】

    本文旨在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 课题实验的优越性。该课题实验是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比传统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教学思想的科学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跨越性和学生发展的持续性。

【关键词】

    课题研究  跨越式   语文教学  优越性

 

    在教学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以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了教育工作者们历久弥新的话题。

    为了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小学于200211月开始实施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主持的、由南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大型教学实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课题试验。我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实验教师,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日渐提升中,深刻体味到了该实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

    一、教学思想的科学性:

    何克抗教授通过多年的教改试验探索,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和网络教学环境支持下,有可能做到普遍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此,何教授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大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并提出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跨越式”相关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支持“跨越式”教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特征:

    “跨越式”教学实验具有科学性特征:

    “跨越式”教学实验根植于何克抗教授的通过多年对教学试验的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独特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即把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阶段划分为:动物思维阶段(0岁——初步具言语能力之前)、初步思维阶段(具初步具言语能力之前——具熟练口语能力之前)、中级(具熟练口语能力之前——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前)和高级(完备的思维品质形成之后)等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五维创新教学方案。这样,“跨越式”教学实验中不但提出语言教学应”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而且探索出了以“扩、打、留、篇、思”为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跨越式”教学实验具有人文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跨越式”课题实验中也突出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

    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智力情况及原有的知识储备,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测评。在测评之(一)识字测评中,发现在出示的100个常用字中(如“大、小、上、下、爸,妈等”), 80﹪的孩子已经能够认出大部分常用字,其中认识字最多的谢琳同学不但100个常用字全部认识,而且又认出了其他的31个字。由此可见,虽然孩子们都是刚刚入校,但他们在知识方面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的知识积累。这样再学习时,全班学生就有了不同的学习需求。而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们已经掌握的,教学中,拿着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教,或拿着同一种知识去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而“跨越式”实验中,课堂教学在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极更大程度地照顾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一课的生字教学时,我在课前收集整理了8篇包括儿歌、绕口令、谜语、笑话等不同题材的阅读资源,这些资源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本课中要学习的生字在这些阅读材料中反复出现,极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及识记。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充满趣味性的注音读物来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应用,这样,生字原来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通过阅读资源学习生字,生字已经掌握的同学可以通过阅读资源学习其他的生字和知识。课后,我对本节课中学生所识记的生字做了统计,发现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教材中要求的11个生字,而且通过扩展阅读的材料又识记了许多新字,其中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再认出14个新字,最少的也能再认出8个新字,全班平均认识新字10.5个字,这样,识字量不但大大超过传统教学情况下的学习结果,而且因材施教,教学活动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学习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语文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只是课本中的生字和课文,以及教师为促进教学而制作的教学课件。而在“跨越式”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为学生创设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数量的丰富性: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协助学生进行跨越式学习的基础。教学中,结合“跨越式”的教学思想,

    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都要为学生准备6——8篇内容与本课的内容相关的扩展阅读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进行《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了8篇扩展阅读的资源。在进行《荷叶圆圆》的教学中准备了6篇的扩展阅读资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共教学课文34篇,而为学生收集整理的扩展阅读资源共计238篇,各种图片262张,常用网站54个。

    正是这些扩展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知识营养。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大量的扩展阅读汲取知识的营养,学习内容比教材翻了几倍,从中获取和知识和学习能力自然大幅度提升。

    (二)题材的多样性:

    在“跨越式”教学实验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的题材出是丰富多样的。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为学生准备的扩展学习资源有儿歌、儿歌、绕口令、童话、寓言、谜语、笑话等不同的题材,这样题材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但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言学习的指导思想,还为学生日后学习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内容的全面性: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的大量的扩展阅读的资源不但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题材,更是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数量上有较大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范围上大大增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简卡尔说过:“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收集扩展学习资源都是老师经过精心挑选的,这些文章不但内容贴近教材,而且大多文质兼美。学生长期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但可以增多知识,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全面的心智,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跨越式”教学实验的进行,才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进入课堂;正是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才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无限的学习机会和可能。

    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科学的、开放的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教学实验中,教学活动不但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是时时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首位,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识字中,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以重点突破为辅进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的生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件自学本课的11个生字,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向同桌请教,同桌解决不了就举手提问,全班解决,最后再请老师来帮忙。这样,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互相帮助,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阅读中,以学生自主选读为主,以集中指导为辅,充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收集扩展阅读资源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机地把儿歌、童话、绕口令、谜语、笑话、寓言、故事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结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学习资源。每节课的教学中,我都会让学生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扩展阅读,在处理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资源时,我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班里喜欢古诗的学生能背诵出近100首古诗;喜欢儿歌的学生会背诵多篇儿歌;喜欢童话的学生则成了“故事大王”,他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童话故事改编后参加学校的讲故事比赛,获得了“故事大王”的称号。

    写作中,以学生自主选材、选题为主,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知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绪和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在“跨越式”的教学实验中,学生进行打写的教学环节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充分感知、深化学习内容,再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借助电脑跳出写字的局限进行自主创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当堂讲评的方法也使学生能时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跨越式”的语文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中,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自主性。使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学习能力的跨越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最为明显:

    1、学生识字量的跨越式提升:

    为了检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在200211月,开展实验的初期,我首先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的测量。在20037月,实验开展了一个学期以后,我利用收录了1800个常用字的测量表又对学生的识字量进行了测量。

    两次测量的结果对比如下:

    由上表中可知,在第一学期结束时(还未开展“跨越式学习”实验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但在课本以外识字量较少。而学生在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除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一年级段中的950个常用字的教学任务以外,每个学生在识字量上都有了跨越式的提高。

    2、阅读能力的跨越式提高:

    为了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验进行了一个学期后,我从一年级组选择了程度中等的一(3)做为对比班,在相关教师的配合下,选择了一篇小短文来测评学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

全文如下:

   鹂(lí)

    黄鹂全身的羽毛呈(chénɡ)金黄色,眼部至(zhì)头后有一道黑斑(heī bān),嘴为红色,翅膀(chì bǎnɡ)和尾部都是黑色的。黄鹂经常在绿荫(yīn)丛中鸣(mínɡ)叫,声音婉(wǎn)转动听。黄鹂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yì),是益鸟。

    考查项目:

    1、从开始练读到能熟练朗读需要多长时间?

    2、你读明白了什么?

    我们从实验班和普通班里随机各抽取10名学生进行对比测量,结果如下:

    从上面表格中相关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丰富的扩展阅读材料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并且长期运用大量阅读的学习方法,也大大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

    3、学生作文能力的跨越式提高:

    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写作机会。在学习中,学生借助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扩大了识字量,提升了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新颖性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写话内容和课文内容或扩展阅读的资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大大降低了学生写话的难度。而课堂教学中电脑作为打写工具(学生运用拼音打字法进行打写),又可使学生跳出写字的局限,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即兴的作文写作,教师的当场评价,不但可以修改学生的作文,起到例文的作用,更可以借助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话内容朝着更明确、更丰富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打写的训练,现在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在课堂上理解的知识,进行流畅的作文写作了。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扩展资源的基础上,以《青蛙妈妈找宝宝》为题自编一个小故事。实践证明,学生在10钟的时间内,大多都能以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编写的小故事。下面是我随机从学生的作品中抽取的两篇小故事:

    ① 韩学琦同学的《青蛙妈妈找宝宝》

    青蛙妈妈的宝宝不见了,他(她)可着急了,连忙到处去找自己的小宝宝。青蛙妈妈游啊游,她看见虾妈妈正带着一群小虾游来游去地捉迷藏,她连忙游过去问:“虾妈妈,你知道我孩子在哪吗?”虾妈妈指着前方说:“我看到那边有一群小蝌蚪,你赶快去看看吧!“虾妈妈急忙向前游去。青蛙妈妈看见前方有一群刚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正是自己要找的小宝宝。青蛙妈妈赶快带着自己的宝宝回家了,从些,青蛙妈妈天天都在照顾自己的宝宝,在(再)也不敢偷拦(懒)了。

    ② 陈俊博同学的《青蛙妈妈找宝宝》

    青蛙妈妈到处去找自己的宝宝。她游啊游,看见前面有一只刚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啊,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继续去找自己的宝宝。(她)们游啊游,看见前面有一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啊,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宝宝。他们继续向前游,这时候,他们看见前面的荷叶上蹲着一只长着短短的尾巴的小青蛙,啊,青蛙妈妈中(终)于长(找)到了自己的第三个宝宝。青蛙妈妈一家团远(圆)了,从此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虽然只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但学生能在10分钟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组织成流畅的、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说明他们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已经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五、学生发展的持续性:

    在进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培养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的课题实验中,开放的学习目标,不但确保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学习,而且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使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大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活动使课本内容、网络资源、生活实践等多种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这样的学习内容必定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变得兴味盎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他们也越来越热爱学习,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有了兴趣的引导,学习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活动定会变得兴味盎然。

    2、提升了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当今的社会,知识更新的步伐日新月异。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使学习能力的形成更重于知识的掌握。通过“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实验的实施,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更提升了学习能力,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具备了终身发展的可能。

    3、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这些有效的学习实践,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建立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渐渐转变成“我会学”、“我能学”,拥有了学习的自信心,拥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更是事半功倍。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自信心,更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激励他们在人生的征途上去搏取更多的胜利。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语文“跨越式”教学实践,该实验已彰显出许多的优越性:它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优越性,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改革和创新是语文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主题,“基跨越式”课题实验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枝奇葩。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2、 何克抗 《语觉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3、 何克抗 《基础教育跨越式学习研究创新实验》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稿

    5、《小学语文第一第四册》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