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课堂点评
乔爱玲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文中短短的三小节向我们展示出了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主题,陈秋燕老师在执教本节课时着重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以读为本,在读书实践中学语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在读中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而读,有目的,摒弃只追求读的数量,更应该讲究读的质量,针对学情与目标,读中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保证孩子们真读、活读。给予学生读的空间和时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读的兴趣。
首先,在本节教学中,陈老师能以问促读。在揭示课题时,以“谁夸,为什么夸”为疑,“那么,打开书,读一读,找一找”。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其次,以评导读。陈老师力求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一个层面上,主张读要有层次性,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方式多样性,师读生评,生读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语富于变化,富有情趣,或结合内容赞赏,或委婉提示:“听了你的朗读,小鸟朴棱棱抖着翅膀也好像在感谢你呢!”润无细无声,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
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陈老师能从学科的特点、学生学习基础、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出发,目标不贪大求全,简明集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不论是复习导入中字的正音、AABB式词语的练习,还是课中“因为…所以…”“一会儿…一会儿…”等的句式仿说,都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因而使得教学很有层次性。
三、扩展阅读适度,完成跨越式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既有认知目标的要求,也有情感目标的要求。扩展阅读资源能够和课文紧密结合,从而起到了巩固、迁移、深化课标的作用。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了信息环境下的识字、阅读、写作跨越式发展。使学生热情高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对学生信息素养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总之,20分钟的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环节交代清楚;有大量扩展阅读材料,扩展阅读材料收集得比较好,内容直接相关,对学生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达成都比较好;打写环节的题目比较合适,题目也出得比较好,是比较理想的“跨越式”课。希望今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可再加强些,再接再厉。教会学生发现难点、学会迁移、总结规律,将会学得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