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2)

我们需要“跨越”  

On The Increase

——浅谈对参与“一年级英语跨越式试验”的体会

           广州市东山区署前路小学 谭颖智



由北师大教科所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高层次的课题。在英语教育方面,它以儿童发展新论、语觉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为依据,提出:英语教学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词汇量掌握3000个以上,基本能听说读写,英语水平达到8级。这一试验课题给教师的观念以全新的冲击:究竟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年级实现跨越呢?

 

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英语跨越式教育试验选择在一年级开展有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然而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潜遗传能力,这种潜遗传能力,如在产生和发展的一定时期得不到教育和训练,就会逐渐丧失。众所周知的“狼孩”“猪孩”之所以几乎丧失了人类的语言能力,就是因为在他们出生的前几年里,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造成的。

1964年,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本杰明`S`布鲁姆出版了有关早期教育领域主要发现的概述。这本书研究了人类从出生至十七八岁间的五个主要特征:身高、一般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男性的攻击性和女性的依赖性。他发现儿童在最初的几年里惊人地发展迅猛,然后逐渐减慢。一般来说,5岁前会达到其发展身高的一半。男孩子在3岁前达到其发展身高的54%3~12岁间又发展32%,最后的14%18岁前完成。

经测验,布鲁姆还得出结论:男孩与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8岁间,发展另外的30%,最后的20%8~17岁之间完成。

布鲁姆还分析了从出生至18岁儿童的词汇、阅读理解及一般学习成绩,这使他相信,18岁的孩子学习技能的33%6岁前获得,42%6~13岁之间获得,25%则获得于13~18岁之间。

布鲁姆的数据充分说明,每一个孩子在其幼儿时期都蕴藏着无穷的天才成份。

科学研究证明,事物进入大脑的途径只有五条,即通过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很明显,幼儿通过所有这些通道进行学习,他们每天都在学习。他们喜欢试验、喜欢创造、喜欢探究事物,而且乐于接受挑战,并能够模仿成人或比他大一点的儿童。

 

人类的各种能力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期:7~8岁前是人类综合语言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而7~8岁之前人类语言又有三个重要的发展关键期,其中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并且具有个性化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相应的语言能力将得到理想的发展。

我们的任务,正是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这些通道接收新鲜事物。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因为认为“学生接受不了”就不去进行尝试。而且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会主动的提出对拓展语言知识的需求。

 

站稳阵脚,谋求突破

英语跨越式教育试验需要好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支持,并不意味着忽略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我们更应凭借着扎实的教学经验,进行“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

首先,教师需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精选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应该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们应该来源于生活又将使用于生活,它们不仅应该具有趣味性、交际性,而且应该具有时代感和思想性。有了鲜活的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基础,就有了开展实用的语言活动的可能。要想使一堂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应该为学生设计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使课堂活动围绕着学生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展开,把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围绕着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主题展开。

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为了在学生身上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作为有一定生活经验、心理体验和独特个性的人,要想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调动他们的潜能,教师应该时刻记住以人为本的思想,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其中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最优化的师生关系,二是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所谓最优化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信任,尊重和关怀。学生有安全感,这种放松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的发挥。例如在引入Color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说出所了解的有关各种颜色的物品。教师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用英语表达时遇到的障碍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且给每位学生学习、思考、参与、表现、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保护,个性得以发挥。

现在有人提出英语教育必须是全英教学(全部用英文授课),但我们的学生毕竟是生活在汉语文化圈里,如果完全实行全英教学而不提供桥梁,那是很难的。我选择利用肢体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表现,好被表扬的心理特征加以利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调动积极性不是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渠道,如果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他们早已掌握的,或者是与现代社会不同步的知识,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由此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上课时兴趣并不在学习新知识上(因为他们早就掌握了),而在于教师奖励的小红花上,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

 

初学英语,兴趣第一

我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他们兴趣的最好方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喜欢游戏。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小狗和老狗互相吵架,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是为了发展它将来捕捉老鼠的能力;而小狗和老狗互咬也是为了发展它将来能咬死野兽的能力。显然,动物训练下一代的技能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学生也和成人一样,如果觉得所学的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那么学习起来就积极主动得多。学习内容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也是情感的最基本前提。

在跨越式试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不光不使用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还对其极为反感。因为我认为填鸭式教育就像给树浇水,只能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到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在一股脑儿的知识灌输中,学生的感知功能尽失,所接受的只是大量抽象的词汇、孤立的语言,完全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教育就好比全家人喂养一只宠物,大家争先恐后地喂养它,只好将它的嘴撑开,像填鸭一样把知识一古脑送进它的嘴里。这样使学生既难受,又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只会成为死板的知识接受器。

教育既要结合学生兴趣,又要注意学习方式。早期教育教育的名人老威特就提出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如果学生本来可以学会的东西,老师都故意不教给他们,这在教育上就是极其愚蠢的了。正如雷马克所说的那样,一个东西如果不使用,就难以评价它的作用,同样,如果不教给学生他们本来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么,他们的那种潜在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

事实上,只要求学生单会说简单的词汇虽然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来说,完整规范的语言是他们迟早要学的语言,而那些半截子的话语却是他们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学生本来可以用那些白白浪费掉的精力去学习一些其他知识的,但如果我们仍着眼于词汇教学的陈旧观念,学生也只能付出如此宝贵的光阴。能正确运用语言意味着能正确地思考。如果让学生习惯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那么他们的大脑就难以训练好。

 

书面语言 同样重要

一位著名的早教专家说过,孩子好比是一只小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分别是孩子的两只翅膀,孩子出生后,我们只给了他口头语言一只翅膀,直到六年后,才给了他另一只翅膀,小鸟的飞翔自然要受到影响。学校过往教书面语言的次序是这样的:字——词——词组——句子——文章,结果学生的整个感觉像爬山,越爬越累,总是达不到最高点,于是一些学生的另一只翅膀还没长结实就折断了。

其实,书面语言的学习与口头语的学习是一样的,就像我们教学生学说话的时候一样,也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用文字将信息传递给他们,那他们的翅膀就一起成长了。

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而语言和人的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是字和词,当学生掌握的字词掌握到一定的数量时,不论他发音如何,他的思维已出现了一次飞跃。而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大脑智力的开发,让学生思维的宽度得以扩展。

如果我们在教书面语言时,能像教学生说话那样不管他们懂不懂,都讲给他们听,写给他们看,只要一切顺其自然,学会书面语言就不会是难事。因此,将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让学生从阅读中既能找到乐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结果回令人欣喜。比如:让学生听故事或者听童话,经常在故事中出现有关他们熟悉的情景的单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并记住了这些单词。因为童话、故事是优美的语言,有较强的逻辑结构,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个容器,那故事的储存就是不断的向这个容器注入新鲜的东西。容器的东西越多,孩子将来向外反馈的才越高级。

学生在生活在语言世界的同时,也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从电视到杂志,从书籍到食品,这样的环境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而教师的态度作为一种行为的榜样,影响着学生语言学习的发展。学生总觉得周围的老师很伟大,从而密切注视着他们的言行,并模仿他们的举动。因而,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有意识地用口语和文字包围影响孩子的心灵世界。

文字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能不热爱学习吗?观察和模仿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使他们由此形成了对文字的态度和期望。因此,教师所营造的文字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我还了解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具备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标准。小学生也不例外,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大多学生的每项智能都可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作为教师,尤其小学教师,应该努力去发现并引导学生的智能发展,而不应该片面地评估或否定学生的能力。因为人们在各个领域里的成功都体现聪明,学生的聪明智慧也一样表现在各个方面,没有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标准。

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开始重新学习评价学生,开始观察了解学生的智能倾向,用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发现上课老爱说话的学生,知道他们语言智能较强,就让他们多开口说英语对话,让他们担任对话表演的主角。发现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我就多让他们做练习,通过广播教学手段展示他们的答案给其他同学看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创新,再进行实践研究,才不会步人后尘;只有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听说”的条件,才能实现最终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

〈让你的孩子成为天才〉 孙艳新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基础训练〉 殷红博

《英语课教学活动设计和氛围营造》 胡俊芳

〈学会重新评价学生〉 陈祥琼

〈新课挑战‘好课’标准〉 储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