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易伟湘
【搞要】
以数学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我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构建
【关键词】 互连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型教学模式
引
言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注重对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为基层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但是如何更有效运用教育新技术为充分发展学习者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本身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交互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师生、生生、人机间的协作与交流;计算机还只是教师的演示和讲授的辅助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认知工具。教学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基于Internet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1.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二、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获
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三、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挥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过
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Internet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四、模式的具体操作
本文以“身边的行程问题”为例初探基于Internet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
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上这节课时正值悉尼奥运会,当时课间学生中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奥运会。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奥运新闻创设学习情境:美国飞人格林以9.87秒夺男子100米金牌,每秒约跑10.13米。数学课中讲奥运新闻,学生觉得很新鲜,顿时精神起来。老师引导学生从这条新闻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从而复习这三个数量间的数量关系。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接下来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国庆节举行班队活动,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到长沙、厦门、广州、海口活动,并给全班学生分组。用CAI课件出示地图及四个城市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所到地方的方位及特点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使学生盟发一种想去的欲望。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以后纷纷提问,比如:去长沙有多远,我们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如果我们坐火车去长沙要花多长时间?坐飞机呢?火车走得快还是汽车走得快?……
老师综合学生的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你们组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目的地?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把这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就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这些问题解决,从而实现意义建构。
(二).
小组学习,主体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站:深圳
交通网,网上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时刻表及有关资料。学生以4人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先分工,例如:有人查询数据,有人记录数据,有人计算结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碰到问题时又可商量解决,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
网上查询的过程中,要求各组认真把查到的数据及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起止地点 |
车船类别 |
查找到的数据 |
计算过程及结果 |
||
速
度 |
时
间 |
路
程 |
|||
深圳-(
) |
汽
车 |
|
|
|
|
|
|
|
|
||
火
车 |
|
|
|
|
|
|
|
|
|
||
飞
机 |
|
|
|
|
|
|
|
|
|
||
轮
船 |
|
|
|
|
|
|
|
|
|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Internet网站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三).
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首先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了哪些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什么,计算时运用了哪个数量关系?学生从网上查到的数据是很丰富的,比如去广州,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轮船。又比如坐火车,可坐高速列车,可坐普快列车,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学生得出高速列车、普快列车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并且一天中都有很多车次可供选择。接下来学生讨论:到底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活动地点?这样决定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去厦门,为了节省时间,可选择坐飞机,为了节省钱,可选择坐长途汽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意见也有一些分歧,如从深圳去广州到底乘汽车还是坐火呢?学生中有两派意见,原因是从网上查到乘汽车和坐高速火车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差不多。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我校的地理位置:我校在深圳的南头,广深高速公路就在附近,而从南头去深圳火车站还有20多公里,还要花一些钱,那么从深圳去广州到底乘汽车还是坐火车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交流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成果汇报,问题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结果。去厦门的同学说为了节省钱,将坐汽车到达目的地,去长沙的同学说为了在行程中少耗费时间,将乘坐飞机到达目的地,,去海口的同学说想领略一下海上的日出日落,将坐轮船抵达海口。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对学生的决定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
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上网查询信息,最终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意义的建构。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身边的行程问题”一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表明,教学设想是正确的,课堂教学是成功的。
“利息”一课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设计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五个问题,挑选了三个银行网站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网站,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五个问题分别为:①.个人储蓄存款主要分为哪几种储蓄方式?②.各种存期的人民币存款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年、月、日利率间怎样换算?③.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④.什么是利息税?怎样计算利息税?⑤.怎样计算存款的实得利息?
三个网站分别为:
①.深圳市招商银行:http://www.cmbchina.com;
②.交行(郑州分行):http://www.zhengzhou.bankcomm.com/grlc/grlcld.htm;
③.深圳市商业银行:http//www.bankofshenzhen.com.cn。
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确定了内容和进度,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而不是盲目的在网上冲浪。三是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能放开手脚自己学。
网络环境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由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成了数学改革的口号。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利息”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1~3页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现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所不同:课本上列举的各种存期的利率还是1997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后的几年中作了几次调整,但课本上没进行修改,那些过时的数据显然不适应本课教学;另外,从99年11月1日起,我国已开始征收利息税,而教材上却没的提及利息税,根据时代的要求应补充利息税的教学,即在课本所教的利息计算方法上扣除20%的利息税。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现状以及实际的需要,开放小教室,把互联网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挑选了三个银行网站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网站,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根据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适当补充教材,超越课本,让学生学以致用。
新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如“身边的行程问题”在引入新课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了“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设计活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学生不仅运用信息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学会了利用网上资源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我所教的五(3)班绝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全国各地,放寒假了,他们大多要回老家或一家三口去外地旅游。放假前,同学们纷纷上网,通过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的网站,了解从深圳回家乡或去旅游点有多远的距离,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路上需要多长时间,买车、船、机票需要多少费用等,和父母一起决定回去或旅游的行程,这些原本由父母操心的事,现在有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再如“利息”一课,学生根据问题上网学习,学会了个人储蓄存款的分类、了解了各种存期的人民币存款的年利率以及年、月、日利率间的换算、学会了运用公式计算利息税和实得利息。另外,还学会了使用网上的利息计算器分别计算定、活期存款的利息,在利息计算器里,只要输入存款的存期和金额就可以计算出存款的利息,运用利息计算器计算利息方便、快捷。通过网络教学,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激发其以充分的自信来运用数学工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了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空间,以此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能提高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教学第八册“简单的数据整理”一课时,课前教师从网上收藏了很多资料的标题及网址,学生只要双击某个标题就可上因特网。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就在网上查阅到了很丰富、及时的资料,如:全国各大中城市当天的温度情况、2000年深圳各月份降水情况、世界著名的五大电视塔高度情况、1—5次人口普查人数情况、南山区等级学校情况、中国五岳海拔高度情况、全国42个大城市每天空气质量情况、中国23—27届奥运会金牌数等。学生把从网上查找到的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并用Excel表格制成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统计这些数据学到了很多知识,想到了很多问题,如根据深圳市2000年各月的降水情况预测2001哪月降水较多,哪个月降水较少。从查询全国42个重要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知道了这些城市的空气状况,了解到污染指数在50以下时空气质量状况为优,在50~100时为良,在100以上时为污染,污染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同时针对当今空气质量情况提出了很多有关环保的建议。另外,教学“年
月 日”时,让学生上网查询指定年份二月的天数,帮助学生找到闰年出现的规律,还可以在网上查到有关资料,了解一年为什么是36天,为什么四年一闰,为什么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二月等。
网络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从而形成并具备信息素养。另外,让学生应用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绘制统计图表,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网络进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社会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新成果等内容引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直接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同样要面临和接受挑战。
网络进入课堂,扩大了学生信息吸纳量,可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
戈登·德莱顿说,“一个新的想法是老要素的新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由此可见,拥有丰富的信息,并且善于组合它们是创造者产生新思想的基础
。“利息”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到了实得利息的计算方法是:先用
本金×利率 求出利息,再用 利息×20% 求出利息税,最后用
利息-利息税
得实得利息。老师提问:怎样算更简便?学生纷纷议论起来,一个学生凭着直觉说可用
本金×80% 得实得利息,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要用 本金×(1-20%)来算更确切。另外网络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优势,让学生能创新。如在数学实验
“20万元投资计划”
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有关存款、股票、购房等方面的知识后,就开始合作制定二十万元投资保值计划书。各个小组都制定出了不同的保值计划,有的组的同学计划把钱全部存入银行,有的组的同学计划把钱全部买股票,有的组的同学计划把钱买商铺出租,还有的组的同学计划把一部分钱存入银行,一部分钱买股票等,还分析了各种计划的优缺点。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也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发挥优势,利用网络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