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高雅
在20世纪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使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展望21世纪,知识经济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也为其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和信息资源。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呢?我认为我校开展的小学语文“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很值得借鉴和推广,下面就根据我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为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同化创设相关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点或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基础的事实知识。要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所以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而情景是意义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的情景,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一)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看,动画最强,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从声音、色彩、形象等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新鲜好奇的情景。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以高昂情绪投入新知的学习,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伴着轻快的音乐,一只拟人化的小蚂蚁沿着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走一圈,一个小球沿着三角形和五边型的边各滚动一周,色彩丰富的动画面,强有力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用手指随着小蚂蚁在课桌上画了一圈。学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充分感知,建立了“周长”这一抽象概念的表象,为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起了桥梁。
又如:教学“圆的面积”之前,利用计算机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羊拉紧绳子绕木桩走一圈。在这样的情景中问学生,看着这幅画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拴羊的绳子有多长,圆的周长是多少?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求圆的面积是不是跟圆的半径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学生在羊的运动中得到启发,思维活跃,猜想合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窗口的交互设计图形交互界面,建立起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对话,实现面向对象的学习启发和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机首先用动画呈现如下情景:语文课本里那只三心二意结果只好两手空空回家的小猴子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改正了缺点,还买了很多的水果要感谢小朋友呢!请小朋友按要求帮小猴把各种水果分到盘子里。然后同学们在各自的计算机上选择自己喜爱的水果并用鼠标拖分,有的把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里,有的把7个苹果平均分到3个盘里,有的把11个草莓平均分到4个盘里等等,很快就有学生象发现新大陆一样叫起来,“老师,分不完!”还有的学生说这种平均分不能分完,能不能用除法计算呢?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又通过新问题的发现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平均分的全过程,对“不能分完”留下深刻印象,为后面理解“余数”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
等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实现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交互式的学习材料以及理解这些材料的图形,图象、声音、游戏和带有导航提示的问题设计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结合学习知识和学习目标制作可以使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的课件,学生利用课件,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教师则可以在工作站上浏览学生学习的情况,并通过耳机与需要辅导的学生进行个别对话,解决当前有必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各类口算时,由于学生层次不一,难度份量相同的练习有的学生一分钟就可完成,而有的学生几分钟也完不成,教师很难把握好练习的时间,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且,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这个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制作好计算机题库,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层次和时间(也可由教师规定),题目随机出示,相邻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便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可以查询相应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一次3分钟表内乘法的口算练习中,得到如下数据:
10—20题 |
21—35题 |
36—51题 |
52—65题 |
人均做题 |
4人 |
12人 |
29人 |
8人 |
40 |
学生在这样交互式教学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得少的学生没有压力,学得轻松愉快,做得多的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中,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一学期后,我在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5分钟口算测试,又得到如下数据:
|
10—20题 |
21-55题 |
56-99题 |
100-120题 |
人均做题 |
实验班 |
无 |
20人 |
27人 |
6人 |
75 |
对比班 |
5人 |
25人 |
22人 |
无 |
55 |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鼓励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教师要不满足于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并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强烈的好奇心,以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和知识去同化或顺应当前的新知识,获得对学习知识的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在教“身边的行程问题”时,当学生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让学生下到交通网站上去收集与行程有关的信息,短短15分钟之内,学生就了解到了从深圳发往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班、火车、轮船的行程。有的同学是查到时间和路程,用计算机算出速度,有的是根据路程和速度算出所需时间,还有的学生振振有词的强调若要去某地旅游,应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最合适、划算。学生通过网络,不仅查找到了大量的相关数据,而且还熟练的进行了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计算,最后同学们还自己总结出一般规律: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组织学生小组协作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协作学习可以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时,我作了如下实验:在(1)班教学时,我按照一般教法由教师给出3——4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然后就强调在以后的计算中要记住这一结论,不能出错,而学生对除数为什么要比余数小还是似懂非懂。而在(2)班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计算机先将13朵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每个花瓶插3朵,还剩4朵。所以13÷3=3……4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这样分、这样算可不可以?为什么?开始意见不太统一,经过激烈的争议,大家都认为不可以,因为剩下的4朵还可以给每个花瓶插一朵。不仅如此,有一组学生还提出:剩下的和除数相同也不行,并在计算机上通过把12朵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应该插4朵,而不是每个花瓶插3朵余3朵,向全班同学作了演示和论证。这时,教师乘胜追问:那余数怎样才符合要求呢?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争议、操作,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课后我进行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测验,(2)班53名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为98%,而(1)班仅有75%。充分说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小组协作,加深了学生数学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巩固,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的网络特性,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例如:在教“统计图表”时,统计的数据从哪里来呢?教师和书本所提供的数据是很有限的,而且也不够精确。不防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查找数据。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就查找到了各种不同的数据,有的是历届奥运会上各国获得的金牌数,有的是国家人口普查的数据,有的是商场不同时期的销售量等等,然后他们再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出相关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学生在因特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里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他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由于学生有机会在因特网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在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其收集信息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结合”实验班与普通教学班学生素质测评表对照表:
项 目 比
率 |
知
识 |
能
力 |
情
感 |
|||
主动预习并提出问题 |
定期复习自我测评 |
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
独立查资料或利用电脑解决问题 |
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和乐趣 |
课堂上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 |
|
实验班 |
92.8% |
88.3% |
87% |
91% |
90% |
98% |
普通班 |
35.6% |
48.2% |
35% |
40% |
70% |
85% |
实践证明,在多媒体网络智能环境下的教学,确实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表现得十分充分,课堂上呈现的是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多种素质得到培养,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