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数学》教学
赵
旭
【摘
要】改变常规的课堂教育模式,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相互协作,进行探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提炼数学。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活动;自主学习
2001年8月,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也当然的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自身的进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里规律,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为了改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偏、难、繁,能够将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实,国家全面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新教材的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是以往没有接触到的。对教师改变教学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教师不能再以“师”为主,不是我想教会学生什么题?告诉他们什么知识?而是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有意思、有趣的知识,对什么问题有了好奇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把另一个数学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它与以往只是加、减、乘、除等计算构成的数学世界截然不同。
面对崭新的教材、新颖的教学目标,感觉内容比较散、乱不知讲什么内容?教什么题目?告诉学生什么知识点?其实这恰好是新大纲的目的,摆脱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跟着走的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例如:《与数学交朋友》这一节,教材涉及到“蜜蜂的蜂房、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股票走势图、地板瓷砖的铺设”,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要讲某一个问题,不是研究某一个图形,而是通过学生课堂活动,找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分别选择:我喜欢的科学家、我拿手的数学题、我喜欢的图形、我喜欢的游戏、我如何选择,作为研究课题。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汇总,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由学生来考察、评判。
课堂上学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说到科学家,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尤其是谈到为什么喜欢,学生能把科学家的主要科学研究,专长的领域都说到,也的问题是他们曾经学过的,而有一些是它自己探寻的,涉及到以后学习的范围,起到了为后续学习牵针引线的作用;说到游戏,有同学上课带来了扑克牌,和大家开始“魔术”表演,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惊叹,也有些同学在下面说“我知道为什么”,随着学生的揭秘,原来是数学在作怪!为了课堂上几分钟的发言,学生在课下上网查找资料、去商场调查、动手作图形模型、动脑筋,想办法,交上来一份份报告,有一些写的粗糙,但更多的是惊讶,如果是我上课去讲,我去查找资料,准备的再充分,也不会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真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在课堂上,同学们讨论积极,有许多赞同、不赞同的意见,我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探讨问题时不急于下结论,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留给学生,让学生能为数学的后续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上,学生敢于讲问题、谈观点,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同时也锻炼学生敢于挑战的勇气;例如:讲到有的数学家,就是因为敢于怀疑前人的结论,才能另辟蹊径,有所突破。鼓励学生质疑,不要怕犯错误,学会犯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学会从错误中总结;不要迷信于科学家,人都会犯错误,只有科学的论据才是真理。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试验,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要好好改革,避免学生越学越怕、越学越烦、甚至于失去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能走入社会,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将数学于日常生活、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逐步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打破以往数学的构架,让数学不再是理论上的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控教学?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对学生小组学习方法、调查的途径、方式进行指导……?由于课堂的开放性,教师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做更充分、详实的准备,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该如何处理?要注意调整教学心态,教师不是“万事通”,特别是学生现在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的范围、深度都与以往不同,教师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求教,而不是遮掩。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生人生的一个榜样,要用人格的魅力教学生做人、处世,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开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是教学观念上的挑战。
我相信,作为教育:“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只要我们始终能用“爱心”去了解、理解、关心学生,用精心备课,不断的继续学习充实、改进教学,那么就会促使学生学会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