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制高点”
——把计算机引入课堂
作者:徐 金 波
|
山东省济南市纬十路小学 |
【摘 要】
面对世纪之交的机遇和挑战,为强占学校教育的“制高点”,许多学校已经将计算机教学逐步深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生机勃勃地推动着教学现代化的实施,参与改革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奠定优良的基础。我们深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坚定素质教育信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会出现更加开放的崭新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21世纪的栋梁!
【关键词】
心理匹配策略
极限思想
引言
面对世纪之交的机遇和挑战,为强占学校教育的“制高点”,许多学校已经将计算机教学逐步深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生机勃勃地推动着教学现代化的实施,参与改革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奠定优良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计算机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一开始,老就感情丰富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们可高兴啦!因为他们要在森林里野餐,瞧他们来啦!”然后,请学生进入事前用Powerpoint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就会看到:在晴朗的日子里,小猴、小熊、小猪等开着小车来到森林里,熊猫阿姨让小猴和小山羊为野餐找些事物回来。他俩来到桃树下,小猴一个跟头翻到树上摘起了桃子,小山羊就在树下接。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然后通过比左、右两筐桃子的个数导入新课,引出例题:23-7=。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非常顺利地进行完新授后,又让学生进入教学程序看动物们准备好食物要开饭了,争坐贵宾席,此时熊猫阿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算出四道题,谁能算出谁就是贵宾,引出巩固练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设计了跟计算机比一比,给小猴当老师的练习。全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在人们理想的结局中落幕。
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创新。它的创新不仅在于创新的新颖别致,独巨匠心,而且在于它成功地把计算机引进课堂,充分显示了计算机所独具的生气和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低年级的看图列式时,书上呈现的往往是最终的结果,学生看不到它的变化过程,对于靠直观形象来思考问题的6、7岁的儿童来说无疑说难上加难,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机算计辅助教学。
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有一直观图
让学生列11-9,然后通过数图形得出得数是2。但是,有些学生看不懂图意,教学目的很难达到。如果我们利用计算机变静为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首先出现
闪烁两次,让学生明白有11个三角形。然后出现
黑虚线闪烁两次,让学生明白去掉9个。在这个基础上列式就容易得多!
因此,有些数学难题,用“静止”的眼光看较难求出其结果,如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把题看“活”,则往往能化难为易。计算机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媒体无法比拟的。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对于它的定义很难理解,于是教师用flash设计好教学程序,一边讲一边教学生操作,按回车键就会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1、蓝色屏幕闪烁两次。画外音:我们用这个屏幕表示一个平面。
2、屏幕中出现一个黄点,闪烁两次。画外音:这是平面上的一个点。
3、屏幕上出现一条黑色半径,闪烁两次。画外音:这是一条以黄点为一个端点,红点为另一个端点的线段。
4、屏幕缓慢显示红色动点成圆,成圆后圆心半径隐去,红圆闪烁两次。画外音:这条封闭的平面曲线就叫做圆。
上述操作,直观、正确地体现了圆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使小学生对圆的概念有了准确的认识和深刻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理解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落实素质教育。
四、 多次转化,渗透极限。
例如:小学教科书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渗透极限思想方法,通过“化圆为方”,即先将圆分为16个同样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推出圆面积公式。对此,小学生往往弄不清楚:这样推得的公式究竟是精确的,还是近似的?为了解除小学生的困惑,教科书又出现将圆32等分拼成图形,并且用省略号表示等分的分数不断加倍的无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拼得的图形不断变化,并且越来越逼近边长为π•r和r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正是无限图形序列的终极状态,即这一无限序列的极限,从而使学生经历一个“直觉的极限过程”:在“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根据拼成的几个图形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终极状态,领会到“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这样的思想凭空讲给学生,学生无法想象到。于是,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圆切割,然后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份数越多越相似。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于是学生不但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而且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来计算圆的面积。
由上所述,弄清小学生教材中的极限思想,适当渗透极限思想处理问题的方法,掌握其中的常与变、曲与直、匀与不匀、有限与无限等诸多矛盾,对于深刻理解教材,恰当处理教材都有重要意义。再次,把计算机引入课堂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将计算机的特征与美学特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映成趣,激发灵感,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落实。利用计算机学生既学到了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又使兴趣、态度、习惯、情感、以及热爱数学的志趣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得以协同发展。我们深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坚定素质教育信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会出现更加开放的崭新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21世纪的栋梁!让计算机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辽宁教育杂志社 (2000.9 2000.10 2000.11)
[2]《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0.11 2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