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校>>一群半路出家的"校宝"-记上海万裕街小学的计算机教师


上海《南市报》记者 周平

 在万裕街小学有一群被老师们宠爱的"校宝",他们就是计算机教研组的那几位老师。
"你知道吗?我们这种学校是第三世界。"校长马丽敏开玩笑地说。原来,学校几次三番道教育局去要计算机老师,都没能"得逞",不是局里不支持,实在是这方面的教师太缺了,教育局要从全局考虑。这样,学校就只能自己培养。
计算机技术是高新技术,不像包饺子那么容易学。但万裕街小学的老师们凭着一股精神,在校长的支持下,硬是建起了一支"非正规军"。
马家骏老师是这支非正规军的"鼻祖"。他本来是个数学老师,1984年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现在是弃"数"从"计",成了一名专职计算机教师。他已经65岁了,每次遇到有紧急情况要加班,比如第二天要开课等,总是和年轻人一起做到天亮。其他几位老师不懂英文,他就一句一句翻译给他们看。计算机教研组的老师个个都钻研业务,不计报酬,和他这个"领头羊"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孙岭军说,他的调休单加起来可以休息一个月。无论是休息天还是下班后,只要一个电话,他就立刻赶到。说起来真不容易,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原来是个电工,马家骏老师看他修修摸摸挺有灵气的,就把他收了进来。现在,电脑修理都离不开他,他还同时承担着制作软件的任务。问他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懂英文",他学英文像看图说话,看得懂,听不懂。真够绝的。
老师们说,马校长是"伯乐",戚建伟是"千里马"。戚老师原来是语文教师,天生的好脾气,对学生客客气气的。他一到计算机教研组,马上如鱼得水,一边学一边做,现在已经当上了教研组长。最有趣的是,每遇到星期天加班,他的女朋友总要跟来观战,坐在一边"红袖添香",成为机房一景。
还有两位女将也很厉害,一位叫王静佩,原来是幼儿园的老师,一位叫朱惠芳,是教自然的。他们上的计算机课都很受学生欢迎。
遇到困难,他们靠的是"臭皮匠精神",一起商量解决。哪位老师在电脑网络上有疑问,就上网问一下,勉勉强强就这样过来了。现在学校各科老师需要的课件都靠他们自己制作,所以老师们都把他们当成宝贝一样"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