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L李建国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任务,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下面就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本来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想做,并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又快又对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享受成功的乐趣。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记住乘法口诀,我讲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怪。这样一段话后,学生对其中的两句乘法口诀就很容易记住了,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练习的形式不单纯地停留在先计算、在汇报答案这样固定的模式下进行,我们可以将练习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用游戏火车会转弯、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卡片、小黑板听算、视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笔算练习也可以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如指名做题、限时计算、纠错练习、同桌相互出题等进行。学生做练习多了,可能就会产生疲倦,这时再利用一些小游戏、小比赛让学生学习兴趣再次提高起来,这样一来,低年级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计算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做题时往往把“6”抄成“0”,把“7”抄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有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 得出10+7=17;有小朋友把“7”抄成“1”,得出16+1=17;更有学生将 “7”看成“3”等情况。 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学生没有看仔细,马马虎虎,导致抄错数;二是部分学生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当其冲是要求学生看清算式,特别是把算式用语言文字读出了,先读后写,认真认真书写出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低年级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哪能不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3-3÷3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2。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低年级学生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计算”的严谨的学习习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心烦气躁坐不住的年龄段,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太不认真了”或是“你眼睛长哪儿去了?”实际上我们教师应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再次,要求学生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 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知识再现、循序渐进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容易遗忘。例如,计算退位减法时,从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却忘了减1。同样,计算进位加法时,满十了又忘了进位,或是忘了加1,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忘退或漏写的错误较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可以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现错的地方进行圈注,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造成的,学生找到错题的原因后,再把错题重做一遍,这样就会对错题再次加深印象,并得以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对错题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环节,我建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的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记在本子上,并纠错,以便经后复习使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另外,还要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再次检验学生的作业效果。“改错”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在小学低段计算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从计算能力是每一个人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基本技能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把计算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向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步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就一定能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