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第一小学数学生本教育校本研究

主页 上一层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鸡兔同笼”问题是最难处理好的教学内容,首先我佩服王老师的自信,能大胆的尝试这节课。本节课中,王老师在课堂上着重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繁为简的思想。

《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的数据比较大一些,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化繁为简的思想,王老师大胆的将原题中的数据直接修改为较小的数据(出示课件对比)。直奔新课的教学,这样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和策略后,再应用于解决《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时,更来得简单容易。

2.列表枚举思想。

在数据较小的例题教学中,一些可能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凭直觉得到,王老师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提供表格让学生验证到底答案是多少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用列举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用顺序列举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列举,发现了“如果总脚数多了,就是兔子的只数猜多了,就要减少兔的只数而增加鸡的只数;反之,则应减少鸡的只数增加兔的只数。”有的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从中间数鸡兔各4只开始猜,发现如果脚多了就多猜鸡,脚少就多猜兔。甚至有的孩子看到脚的只数相差太远,会跳跃式的猜想。孩子在不断的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能更加快捷地找到问题的准确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又渗透了枚举思想,并不断地优化枚举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本节课中,当王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时,根据改编后题目数据较小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可以用列举法、画图法或列算式的方法。多数孩子知道,先画8个○,把这些○假设全部都是鸡,发现脚的数量变少了,再两根两根补画上少算的脚。像这样借助形象的图形来解题,一目了然的知道了鸡兔各几只。同时李老师在课堂中将图、列举法的表、及算式做了巧妙的沟通,运用了数形结合,对学生来说,不仅学得简单、有趣,而且又向学生渗透了用假设法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假设思想的渗透

运用假设法列式解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最大的思维障碍是鸡和兔的脚的只数不同,为了消除这一障碍,王老师前面用列举法与画图法作为桥梁,并在课件上动画演示解题的思考过程,将图形与算式相结合,通过引导孩子假设这8只都是鸡,有什么发现?质疑腿的只数比实际少了10条,该怎么办?这时学生想到得用兔子去换鸡,王老师顺势追问,假若一只兔子去换掉一只鸡,就会增加2只脚,,2只兔子换2只鸡会增加几只脚?3只呢?少了10只脚,该用几只兔子换几只鸡?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算式10除以4-2的差,求出兔子的只数,最后算出鸡的只数。也可以全部都是兔,先求出鸡的只数。这样,让学生在直观操作活动中建立思维的表象,再进一步抽象,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假设法”,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习了例1后,王老师让学生翻阅书上的阅读资料,孩子们不仅了解到“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之多,又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使他们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提升,曾强数学文化素养。

5.建模思想的渗透

在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后,王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假设都是鸡或兔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从比较中让学生感悟、提炼出解题模型。

在练习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将“鸡兔同笼”与生活原型的问题之间的建立联系,沟通应用、巩固、扩展这个模型,在抽象出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如“龟鹤问题”、“三轮车与自行车”等,不断促进模型的内化,使数学建模成为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从而强化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

以上就是王老师在“鸡兔同笼”这节课教学中蕴含的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每一种解法中可能蕴含不止一种数学思想。当然,如果在课堂中,王老师的语言能再简练些,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些、三种解题策略再大胆放手让学生交流,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刘永东  赵凤祥    fnyxly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