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金色的鱼钩》精加略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由识字为主过渡到阅读和习作应用为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识字、阅读、习作三围一体。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从知识的学习向能力的与迁移、培养语言审美力过渡,也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文本,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现、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美。在两课的教学中,精、略文结构、表达的对比与分析、主题的挖掘与深化,为学生立体地学习两篇课文提供方法,也为拓展读写提供成长的沃土,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观。
 教材简析:
 《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同时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金色的鱼钩》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法、学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课前准备
 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桥》和《金色的鱼钩》的初学,让我们认识了两位令人敬佩的老支书和老班长。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在幸福生活中的你能否理解他们的行为呢?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深入了解他们吧!
 
        读文,通过重点句体会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学要求回答问题。 2、出示自学要求:
 (1)、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读一读,说说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和你的体会你的感受。
 (2)、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将你的体会写在相应的语句旁
 3、读文,探究。
 4、汇报交流
 (1)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像疯了似地折回来。
 (2)a、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沉稳、冷静)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3)小结:老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共产党员。
 过渡: 窄窄的木桥上有这么多人通过,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5、出示:“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自主探究。汇报。
 6、假如你是老汉,看到被揪到队伍最后的小伙子(自己的儿子)被浑水冲走时你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并和同桌交流。汇报。
 7、品晰最后三段的独特之处。(交代人物关系,与前文相呼应,构思新颖)
 8、浑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虽然那座木桥已经垮掉了,可是老支书为我们搭起的心灵之桥却用不坍塌?。这还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爱心桥、生命桥)
 
        对比阅读,深化中心。  过渡:从《桥》这篇课文作者以“桥”为线索,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来表现老支书的崇高品质。那在《金色的鱼钩》一课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达老班长崇高品质的呢?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写了有关老红军的那几件事?
 2、出示写老班长的语句,思考:
 a、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B、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的最后一段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a、与文章标题《金色的鱼钩》相照应。
 b、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4、总结写法。(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后补充)
 
        
          | 课文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桥》
 | 主题:感人故事 内容:表现了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写法:1、前后呼应。2、以物为线索,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品质。3、课题都有深刻的寓意。
 | 《桥》:1、构思新颖,多用简短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增强表现力  |  
          | 《金色的鱼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揭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  
          | 《金色的鱼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