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实记作者姓名、朝代及作品,了解写作背景
2.借助课下注释,结合语境翻译课文,解决难译字并完成检测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点评课外两篇“铭”,并进行仿写
二.过程与方法
多种诵读相结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评价,辨析及仿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2.在点评和仿写中深刻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1.多方式诵读,明确字音及诵读节奏,感受音韵美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
在理解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对课外文章进行筛选和点评
|
教学资源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学案 |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查阅文言字词,并对难懂之处做出记录 |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
教学
阶段 |
教师活动 |
普通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介绍作者,故事导入 |
1.
介绍作者
2.
用作者的故事导入本课
3.从题目入手,结合故事和课下注释,让学生了解“铭”的文体特点。 |
1.看大屏幕
2.倾听故事
3.结合故事及课下注释,说说“铭”的特点 |
用与作者相关的历史故事导入
1.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及其生平
2.方便学生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初读陋室 |
1.指名读
2.归纳易错字音
3.小组齐读,点评
4.欣赏范读
5.配乐朗读,点评 |
1.多次朗读课文
2.倾听
3.归纳易错读音
4.小组齐读
|
在诵读过程中筛选重点字词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快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
三:
走进陋室 |
引导,随时指点 |
1.自主翻译课文,提出疑难
2.小组交流难译字词
3.班级交流,进行小检测 |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文的翻译工作,层层上升,最终解决疑难问题 |
四:
感受陋室 |
1.通过翻译课文,我们得知整篇课文都在围绕“陋室”做文章。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陋室”为题呢?
2.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证明)
3.延伸课下注释“何陋之有”
4.介绍“托物言志”手法 |
1.明确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分析课文内容,找出陋室不陋的原因
3.明确作者的志趣情操
4.看屏幕,了解 |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目
明确“陋室不陋”的原因
引出“托物言志”的手法
使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志趣情操 |
五:拓展延伸 |
1.给出两篇课外“铭”,学生点评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_______铭》,使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
1.筛选《教室铭》和《公仆铭》,并点评反映了怎样的志趣
2.仿写 |
知识迁移,对其它“铭”做点评,看学生是否能找到作者的通过“物”所言明的“志向”
通过写作,对“托物言志”手法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