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深圳市南山区大磡小学 张丽娟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我结合插图,以图促悟,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通过鲜明的插图来理解课文,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感情。本课第一自然段的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感情朗读、情境朗读、分角色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进入文章特定的意境,领会文章的寓意,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
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开展小学合作学习,自悟道理。组织小组讨论,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学习目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气氛和谐,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