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 点 评 |
《雷雨》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变化。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劲。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用一则谜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就出示了雷雨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情境,贴近大自然的生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这节课从整体入手,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白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再深入到雨前、雨中和雨后的顺序学习课文。教学主线非常清晰。并且紧扣雷雨前、中、后的特点进行设问,如雷雨前给你怎样的感觉?雷雨中问“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这样设问,比较符合低年级年龄特征,有益于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这堂课的优点有: 1、充分朗读,理解课文 通过初读、再读、反复读课文,使学生的理解、感悟建立在充分、自由的朗读基础上,因而使学生对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及景物变化体会得真切、深入;由此,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概括能力。 2、让学生真正地“活”。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老师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划出描写景象的句子。 3、、句式训练设计较好,如“越来越___”。 4、课件使用恰当,设计生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雨后部分讲得比较简单,给人一种匆匆走过场的感觉。 2、讲到“挂”时体会不够,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如美化房间要挂点什么东西,从而体会“挂”是创造美好景象;又如“坐”,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会用词的精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细节目标显得不够明确,如“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到底要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