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预习的问题进入课堂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带着预习的问题进入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
“上课要认真听讲!”从上学开始,家长、老师就一直这样教导我们。要认真听讲一节课当然不难,认真听讲一两天或许也可以做到,但要每天认真听讲七八节课,坚持十二年,则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话。仔细想来,这句话原本也没错,老师是拥有知识而且是专门安排来教导我们的人,如果我们不认真听讲,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学习时间的浪费。可是这句话的含义并不这样单纯,它其实还隐含着另一个意义:上学就是去听老师讲课,上课就是听老师讲知识讲题目。也就在这一听一讲之间,本来生动丰富的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简单、僵化的灌输与接受的关系,本来复杂而充满情趣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只是带着耳朵听的僵硬的机械性劳动。
“讲”既然成了老师的职责所在,为了“讲”便不惜拖堂,理由是“还没讲完”,为了“讲”便不惜加班加点,理由是“不够时间讲”。对于老师来说,最欣慰的事莫过于,拿到考试卷后骄傲的说一句,“这种题目,我讲过”,而最痛苦的事也莫过于,在改卷时发现学生连讲过的题目也不会做,于是便有了讲评试卷时最有底气的指责:“这种题目我都讲过,竟然还不会做!”我们不妨冷静的想一下:如果连同类型的题目都讲不到,那老师不是失职了吗?再反躬自问:就算每节课都在全神贯注的听,就算听了就一定会,谁能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乃至更长时间以后,记住每天七八节课所听的全部内容?“讲”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毫无疑问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老师的讲必须有所选择,选择讲的内容,讲的时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同样,“听”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肯定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每一天的每一节课都认认真真的听讲,会学习的人一定是“有选择的听”,选择的标准就是自己存在的而且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学校所以推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老师基于学生的问题而教,学生基于自己的问题而学。而改革的载体就是这套经过多年摸索实践,最后整理出版的“教学练案”。“问题”从哪里来?从自主学习中来,从预习中来,所以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要有预习的能力。如果你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估计你在使用这套书时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样预习,怎样发现问题;二是感到没时间预习。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你就读教材,包括数理化生学科,读不懂的地方就是问题;如果自认为读懂了,那就思考列出的问题或做提供的练习,思考不出的问题和做不出的练习,就是问题。你就带着这些问题进课堂。还可以先和同学们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再问老师,或者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再思考,再做。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要相信一点:即使再差,也不是零起点。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则一定不要吝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果,要知道: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第二个问题是学习观念问题。为什么会没时间预习呢?回答不外乎是要做作业,要上课。可是你再想一下:如果你连这堂课学什么都不知道,连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都不清楚,你的课上得有什么用?如果你一开始就做到了“预习—上课—练习”,还会因为做作业影响预习吗?
要求老师们基于问题进行教学,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课堂,毫无标新立异之意。我们只是在让一直以来异化了的教学回归到它原本的面貌:“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这也是我们一直回避说“改革”,更多的说“回归”的原因。学校所以多年来强力推动这项工作,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一条歧路上走得太远了,而且“以非为是”,已经成了习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质疑:
◆“老师讲了我尚且不会,如果不讲,我更不会。”
◆“不停的讲,尚且上不完课;把时间让给学生,更会上不完课。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质疑似乎不无道理。但是我们想想:如果老师的讲立足于你存在的问题,你还会不会吗?所以会出现老师讲了自己还不会的情况,是因为老师的讲没有针对你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没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每一个班都有五六十人,要让我们的老师直接面对每一个学生开展教学,当然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还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是对班级教学缺陷的一种弥补,也是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以自主学习为主、基于问题的教学,在开始的时候确实会延缓教学进度,可是我们又想想,如果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在乎是否有收获,这样的上课有什么意义?你是愿意全部学完而不管收获呢,还是宁肯少学一点也要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其实,当我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教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之后,教学进度根本就不是应该担心的事情。
我愿借此机会,再一次强调以下两个基本观点:
▲老师一讲到底的课,是最省事也是最不负责任的课。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误以为水平高超,备课充分,而将自己没学好的原因归结为悟性差。我们承认每一个人的天赋和基础都不一样,但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标准终归是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不应该是其它任何别的方面。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在我们学校,每一个教室的黑板左上角和右下角,都分别印了一行字:“本堂课学习目标:”“温馨提示:请在下课时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校要求,每一个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必须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地写出来。目标一旦写出,对老师而言,是对教学行为的约束,对同学们而言,是对学习方向的指引,而能否在下课时达成这个目标,就是检验老师教的质量和自己学的效率的标准。
▲学习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事。老师只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我们的保姆。能否主动、积极的学是一个人会不会学习的根本标志。班级再小,老师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人,聪明的人应该学会主动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应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我如此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带着问题进课堂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老师的作用,教师所以成为一门职业,毫无疑问有她的价值所在;也不是要否定老师的“讲”,在该讲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大胆的讲,而且要讲精,讲透,而同学们也必须听清楚,听明白。
-
-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