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ALE-UP项目、"EvoRoom"教室与“Agora school":学习空间案例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知识点1:学习空间
1.定义:任何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都可以称为学习空间。
2.分类:
(1)正式学习空间:传统教室、图书馆、学科性质的实验室等
(2)非正式学习空间:走廊、休息室或校园里的长椅等
(3)虚拟学习空间:网络社区、网络教学平台等
-
知识点2:主动学习环境
1.定义:主动学习环境是指在该环境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能力等的发展。
2.特点:
(1)以“人” 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技术支持
(3)灵活性
-
案例1
案例名称:SCALE-UP项目
案例背景:
SCALE-UP项目起源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整合数学、物理、工程、化学“(Integrat-ed Math、Physics、Engineering、Chemistry,IMPEC)项目 (Beichner et al.,2007)。SCALE-UP项目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空间、评价方式等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其目标是创设一个能够鼓励学生与同伴、教师进行协作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使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教学方法,减少讲授式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与分享,而非直接告知他们答案。
案例正文:
SCALE-UP项目组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促进深度学习、促进协作学习、促进主动参与等作为设计理念,对传统教室进行了多个阶段的改造,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圆形课桌、可通过周围的壁柜方便获取相关实验设备、2—3人一组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可展示和共享信息的屏幕和手持式白板等特征的学习空间。
SCALE-UP环境的内部实景如图1所示。在这个学习空间中,大多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都可以在其中开展,特别是针对当前物理课程教学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隔时间过长,因而不利于学生即时的体验与操作进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的问题,SCALE-UP环境将与课程相关的实验设备都放置于壁柜中,具备了传统教室和实验室的功能。
图1 SCALE-UP环境
案例总结:
请结合案例分析SCALE-UP环境的布局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以及是如何支持学习者主动学习的?
PS:请在下方讨论区讨论,点击活动名称处“案例1分析”即可进入讨论区。
资料来源:
许亚锋,尹晗,张际平.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3):82-94+112.
-
活动1:案例1分析
-
案例2
案例名称:“EvoRoom”生物教室
案例背景:
“EvoRoom”是对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的云林生态系统的模式,是Slotta教授与其博士生针对中学生物课程中进化和物种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设计的具有浸入式模拟特点的智慧学习环境,其目的是实现“知识共同体与研究”的学习理念。
案例正文:
如图1所示,在“EvoRoom”教室中配备了计算机、服务器、投影显示和定制软件,以协调参与者和内容材料的流动。为了支持学生的经验共享,教室左右两端的墙壁上分别嵌入三个大的显示屏幕,主要用来模拟五种典型的婆罗州热带雨林的情况。 教室前段墙壁上嵌入两块合并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用来动态显示学习者在观察过程中收集的数据。 教室中央还会布置一台大型的可触摸平板电脑, 辅助学习者进行协作交流。 在身临其境的模拟活动中,学生们扮演“现场研究人员”的角色,以不同的小组完成在个人平板电脑上交给他们的任务。这些平板电脑提供支架,将他们分成小组,并提供实时更新和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贡献(例如书面的反思)被聚合并实时显示在交互式白板上,代表了活动结束时学生的集体知识库。教师则通过控制雨林生态系统推进学习活动。
为了使学习者在 EvoRoom 中以集体式协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知识点的学习,Slotta教授借用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在协作探究中添加“社会性文化交互”的理念,对学习项目中包含的学习任务、学习流程和学习工具进行了共同设计。首先,学生初步观察大屏幕上的热带雨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小组学习者在班级交流之后,再次观察,修正和完成小组的初步想法。 最后,教师组织小组进行正式探究的总结汇报。其研究目的是设计适宜的干预,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共同体,并在不断建构的知识共同体中进行集体式的协作探究。
图1 “EvoRoom”教室实景图
案例总结:
1.请分析“EvoRoom”教室布局是怎么样的,采用了什么技术,体现了什么样的学习理念?
2.说一说该如何设计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空间,有何重要意义?(可结合未来教育的理念与技术从设计原则、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PS:请在下方讨论区进行讨论,点击活动名称处”案例2分析“即可进入讨论区。
资料来源:
1.蔡慧英,顾小清.设计学习技术支持STEM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3):93-100.
-
活动2:案例2分析
-
案例3
案例名称:Agora school
案例背景:
Agora 是一所没有班级、教室、课程的“三无”学校,它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面向12—18岁学生的公立学校,学校不会有生源选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入这所学校。12—18岁的孩子混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计划,是极致的“因材施教”。
“Agora”源自希腊语,是“集市”的意思,后泛指古希腊以及古罗马程是中经济、社交、文化的中心。彼时, Agora 通常地处城市中心,为露天广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哲的智慧在此萌芽和滋养。在集市上,你可以自由地辩论、和不同的人对话、相互启发、见识到新鲜的事物, Agora 学校正在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学习的“集市”空间。
案例正文:
Agora 从项目式学习、教室、课程、教师、设计评价五个方面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的概念,为学生提供探索自己爱好的自由,并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之旅。
1.Agora项目式学习
(1)项目准备: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协助学生思考,比如“这个项目你会学到什么?”、“你想要和谁合作以达到理想目标?”等,准备完毕后,学生演示项目计划,解释不同步骤中需要谁的帮助、在何处获取知识和信息。
(2)执行项目:准备充分后,学生开始执行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要持续记录获得了什么信息、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理解等。如果是实体创造,还要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创造过程。
(3)展示项目:在项目结尾,学生可采用录制的视频、制作海报、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
(4)复盘:项目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复盘谈话“,回顾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讨论提高了哪些技能,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挑战中使用这些技能等。
2.重新定义教室
在Agora,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不把学生放到所谓的学校、教室,而是把学生放到学习环境中—共享学习空间。这个空间中,有各种工具、书籍、海报、项目半成品等。桌椅散落在各处,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用于演示的电视。在学习空间里到处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化设计,比如千奇百怪的书桌。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己对书桌进行个性化定制,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3.重新定义课程
忘记要‘教’什么,一切从‘学’什么出发,是Agora学校的教育宗旨。Agora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打造一个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公平地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学习环境。在Agora,没有统一的课程,学生完全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一个个项目,或者说是一个个挑战。学生在项目中研究、质疑和寻找科学、艺术、社会、道德和精神五个世界。
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从早上9点的dagstart(荷兰语,意为“一天的开始”)开始。在这段时间,学生们需要弄清楚今天的任务,然后向全班展示今天的计划,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你想要学什么?做什么?”这是每个进入Agora的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dagstart之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任何场所,例如木工车间、金属车间、纺织品车间、厨房或计算机房等进行各自的项目。午饭之后有一段“安静时间”,供学生阅读或思考。
4.重新定义教师
在Agora,学校里的教师被称为“教练”。“教练”的任务并不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负责引导学生设定个人学习目标,用提问的形式协助学生思考。
5.重新设计评价
对于学生的成长记录与学习评价,Agora也有一套结构化的评价体系。学生所做的都必须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任务,并且要有明显的“足迹”。这种“足迹”起着双重作用:首先,使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评估任务的完成度;其次,个人的记录对于全体学生是公开的资源,个人的研究和数据记录也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
案例总结:
1.请结合案例分析,与传统的学校相比Agora学校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体现了什么样的未来教育理念?
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
PS:请在下方讨论区进行讨论,点击活动名称处的“案例3分析”即可进入讨论区。
资料来源:
-
活动3:案例3分析(小组协作讨论活动)
活动类型:讨论交流活动名称:活动3:案例3分析(小组协作讨论活动)活动描述:要求: 1.个人观点—组内协商——观点完善。 2.每组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请备注好第几组,组内其他同学在该同学的观点下进行讨论。-
活动4: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活动类型:讨论交流活动名称:活动4: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活动描述:谈谈你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可参考拓展资源提供的相关文献。 要求:全班同学在讨论区自由讨论,且每位同学除个人观点外需至少对其他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和补充。-
提问答疑
-
问卷调查
-
-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