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冬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精加略 - 胡芸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胡芸 6、《冬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精加略
 教材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花、有树、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毡、卸、咀、蚱、嗡、啃、樱、蚌、嘟、倭、瓢”等11个生字;会写“毡、卸、咀、嚼、漠、袄、寞、袍、傻”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过程与方法: - 以朗读为主要方法,边读边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以体会为主要途径,学习作者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毡、卸、咀、蚱、嗡、啃、樱、蚌、嘟、倭、瓢”等11个生字;会写“毡、卸、咀、嚼、漠、袄、寞、袍、傻”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 学习作者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学习作者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感受《祖父的园子》中活泼激越的情绪比较容易,而要感受《冬阳•童年•骆驼队》中这种悠远伤感的情绪就比较困难。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毡、卸、咀”等3个生字;会写“毡、卸、咀、嚼、漠、袄、寞、袍、傻”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毡、卸、咀”等3个生字;会写“毡、卸、咀、嚼、漠、袄、寞、袍、傻”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回忆童年的四个场景,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回忆童年的四个场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测生字词 1、检查预习,听写生字: 课件出示词语: 毡帽 卸煤 咀嚼 交错 幼稚 沙漠 寂寞 棉袄 傻事 驼绒 袍子 想念 系铃铛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回读课文,感悟主题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看了这题目,请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2、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3、重点讲解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4、交流讨论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5、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快乐阅读快乐阅读7课《祖父的园子》和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要求:1、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小问题”。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及词语。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 学咀嚼谈驼铃 想剪驼毛 童年生活的怀念 问去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嗡、啃、樱、蚌、嘟、倭、瓢”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对比学习两课作者的表达方式。 - 复习引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学习了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看在祖父的园子里这位作者有留下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同时也拿它和自家的园子比一比,想想在你们家的园子里你都留下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蚂蚱 嗡嗡叫 樱桃 蚌壳 毛嘟嘟 瞎闹 锄头 倭瓜 水瓢 圆滚滚 一动不动 2、走进作者,了解作者萧红。 3、合作探究,批文入情。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课件出示: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说说“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4、知识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5、交流收获。 三、比较《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1.从内容上来说,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 2.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3 .描写细致入微。 不同点:1、《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梦幻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2、《祖父的园子》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是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同时作者巧妙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的极其浪漫,极富诗意。 四、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要求:1、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小问题”。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及词语。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生机勃勃) “我”的乐园(自由快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达到情感目标的内化。 -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要求:1、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小问题”。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及词语。 二、小练笔 请用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字数不少于350字
 3、语句通顺,又条理。。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