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鲸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6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五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鲸》是人教版上册的一篇说明文。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层次非常清楚:从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几方面连段成篇,每个自然段又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介绍。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有关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       (3)体会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研究问题:整合学习需求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探究,也可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和因需的合作(如:对于鲸的进化和呼吸的研学)。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课文的介绍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估计学生学习课文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基本能够自学读懂。但学生关注的多是课文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对于作者表达的方法(包括说明的方法和成文的思路)容易忽视,教师要因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给以适当引导。       从网络、书籍、影视等多种渠道查找关于鱼类、哺乳动物以及他们的特征资料,尤其是有关鲸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渠道。

课程导入


教师支持
交流对鲸的认识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初读课文


教师支持
1、关于本课的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整体感知


教师支持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利用课后习题,理清文本思路)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整合学习需求,引导深入探究。       (1)以难点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海洋馆、在生活中,常听人们管“鲸”叫“鲸鱼”,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在初步讨论中形成学习的问题:“鲸”是“鱼”字旁,它也生活在海洋,为什么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鲸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探究,也可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小组合选也可以)       (3)师生一起完善学习方案:读读有关的内容,借助相关的资料,能写写批注更好。还可以通过画图、列表、表演等方式来学习;注意体会作者说明的方法;汇报学习的收获可以是学习者的角度,也可以是解说员或者是“鲸”自述的角度。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自主探究


教师支持
自主探究,因需合作。       学生依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中有困惑的时候,可以因需要求助于教师或学生;学习完有交流的欲望时,可以自主组合动态学习小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深化理解


教师支持
1、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1)学生容易找到相关的句子:“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当学生谈到后两点时,要对学生立足整体在联系中读懂课文的做法给以充分的肯定;也可以从鱼类的角度:鲸的祖先不是生活在海洋,鲸不是像鱼一样用腮呼吸、卵生等)       (2)重点结合第2自然段,研读鲸的进化:       相机出示: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是怎样演变进化的呢?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一下。       可能方式1:朗读汇报(读清楚)       可能方式2:摘要表示法             很远的古代             生活在陆地             后来             靠近陆地的浅海             很长很长的年代之后             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可能方式3:浏览网页解说(独立或合作)       点拨:鲸的演变进化的特点是什么?(周围的环境变了;由陆地向海洋;鲸身体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如果学生适时引入搜集的资料进行简要补充则更好。       2、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1)重点体会鲸非常大。       ①第1自然段       指名读出相关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出示最后一句的对比句:体会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的直观和形象。             我国捕获过一头很大的鲸,它的身体很长,分量很重。       点拨:一条舌头,一张嘴,这么大,整个的鲸呢?(这也是一种说明方法)可想而知!由此联想上文说到的十六万公斤重的鲸呢?无法想像!鲸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怎样读出鲸的大呢?       ②还从哪儿能看出鲸非常大。       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小鱼小虾,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       学生如果说鲸的特点还包括鲸在呼气时能形成一股水柱、睡觉时总是……也可以。       (2)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①若学生汇报鲸的种类、胎生、寿命等则一读即过,略处理。       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更欢迎小组合作)、喜欢的角度(解说员、鲸)来汇报鲸吃食、呼吸和睡觉的情况。       吃食:       可用朗读读出须鲸和齿鲸吃食的情态,想像没有牙齿的须鲸吃食的方法,感悟用词的准确,如“吸”进嘴里,“滤”出海水,“吞” 进肚子;想像齿鲸的凶猛。       追问:“须鲸和齿鲸的食物、食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在纵横联系中解读文本。(吃什么与有无牙齿有关,吃得多与庞大的身体有关)       合作朗读,体会连句成段的方法。       呼吸: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       方式1:归纳法:用肺呼吸;呼气时形成一股水柱,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不一样的。       方式2:表演法:用手掌或身体边表演边解说鲸喷泉似的呼吸。(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话)       方式3:图示法: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解读,画出鲸呼吸喷潮的不同形状。(教师适时提供网页中不同种类的鲸喷潮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辨认)       讨论:课文中说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你觉得是这样吗?       睡觉:估计学生用朗读或是简笔画的方式会比较多。       3、交流自主探究的其他内容。(可以是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可以是对某些内容的个性整合……)       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内容交流,则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资源库:如“鲸之最”“鲸与人类”等,让学生自由浏览后,与大家交流,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得清楚、明白。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总结全文


教师支持
师生一起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鲸虽然体形像鱼,但它是哺乳动物,了解了鲸的演变进化过程;体会到了鲸非常大,清楚了鲸吃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习性。还知道了关于鲸的许多方面的信息。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鲸,并与鲸和谐相处于同一个地球上。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布置作业


教师支持
必做:       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用了比较法。你还发现了哪些方法,和同学展开讨论。       选做:       课文中有些词语运用非常准确。如“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