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学会看病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5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五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组课文都是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不同形式的父爱和母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毕淑敏,作者主要讲述了她儿子生病时,她没有给儿子看病吃药,而是让儿子自己去看病,最后儿子学会了看病,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文中有大量的母子之间的对话和母亲的心理活动,透过母亲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变化,真真切切地表达了一位母亲既心疼儿子又希望儿子独立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一位母亲的爱。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略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自主学习,交流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立识字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课是以一篇略读课文,对生字词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学生深入体会母亲那看似严厉、冷酷的言语下那颗温柔、充满母爱的心是有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对学生来说,找出母亲心情变化的词句不难,但要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也是有难度,需要教师的点拨。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伟大的母爱理解不深,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导入


教师支持
师:同学们,在你们生病的时候,谁最着急?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你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从他们无微不致地照料可以看出爱你有多深。可是有一个曾经当过医生的妈妈面对生病的儿子却选择了让他独自去医院,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同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先回忆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利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然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初读课文


教师支持
1、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就会有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师:课文读完了,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预设:母亲没有亲自给我治病,也没带我去治病,而是告诉我看病的具体流程,要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3、师:母亲究竟是怎么逼我去看病的呢?同学们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 (ppt展示) 师:从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预设:残忍、狠心、冷酷、坚决 师:接下来,我来扮演儿子,谁来扮演母亲?一起读读这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体会母亲坚决的态度。 4、师:如果你就是儿子,你赞同母亲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预设1:赞同,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预设2:不赞同,因为儿子从没有独自看病的经历,如果耽误了看病的时间,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生病了,作为父母的肯定会心痛。母亲是不是完全愿意让我独自去看病呢?(不是)课文在开头交待了“儿子长得比我高了”,这说明儿子不小了,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做点事的年龄。原来不是母亲狠心,相反母亲对儿子还爱到极至了。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深入分析


教师支持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文中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ppt展示句子) 做出决定: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写什么呢? 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 过渡:儿子第一次独自上医院做母亲的能放心吗?母亲是怎么做的?(学生接着汇报) 课件出示:“‘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师:“喋喋不休”是什么意思?喋喋不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预设:母亲担忧、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爱。 犹豫不决:“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师: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还在发烧,所以我—— 预设:犹豫了 师:儿子的过分依赖使我清楚地知道锻炼他的必要,而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儿、听着他吵哑的声音,我又怎能忍心让他独自去医院。此时的母亲内心极为矛盾。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对母子的对话。(由学生点评) 预设1:我听出了儿子对母亲的依赖; 预设2:我听出了母亲的心疼和犹豫; …… [设计意图:]生生之间的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能靠近学生的内心,也更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人物的内心。 过渡:母亲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文中还有哪句话也渗透着这种母爱呢? 心软后悔:“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师:母亲为什么后悔? 师:如何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 课件出示:“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谁能改为陈述句来读一读。 师:这里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加强烈地表达了母亲的悔意。 担心:“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师:这个句子很有味道,让我们来多读几遍。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 预设:艰涩:艰难。 师: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一读) 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二读) 这沉重的内心世界里满满地装着对儿子的——担心。(三读) 这时的母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有感情朗读,学生能慢慢地透过文字感受母亲对儿子那份牵挂和担心。 过渡:除了后悔、担心,母亲可能还会有怎么的心情? 师:担心,后悔,自责,心疼,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 自责:“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师:儿子独自去看病了,他带走的只有我要他记的那张纸吗?他还带走了什么? 预设:母亲的担心、牵挂、后悔、自责…… 师:当母亲在漫长的等待与煎熬中,终于盼来了儿子的归来,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了很久?——终于。儿子看病终于回来了,可是母亲为什么没有急切地迎过去,而是倚在门上呢?  预设:可以表现出母亲经历心理折磨的疲惫后的舒展与放松。  过渡: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好吗?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 预设:独立、生活。 师: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母亲要你独自去看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勇气回升:“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师: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母亲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1: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预设2:儿子,不是母亲不爱你,而是因为太爱你了,所以要让你学会自己看病,你终究要离开我,独自生活。 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磨炼,分别指什么呢? 预设:第一个磨炼指在独自看病的过程中锻炼儿子。第二个磨炼是指母亲自己的担心后悔犹豫自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联系上下文感受这两个“磨练”的意思,既能引导学生思考,深入体会课文传达的情感,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情感体会


教师支持
1、师:在看病的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就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一写,说一说儿子的心理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我想……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2、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是死板地教师教课,学生学习,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这种形式的训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在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儿子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幸运的是他最后学会了看病,但母亲只是教会儿子会独自去看病吗? 课件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聊胜于无”的意思是? 预设:有点总比没有要好 师:谁来说说母亲还教会儿子什么呢? 师:这一段相对于全文有什么作用? 预设: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出重要的有关母亲情感变化的句子进行品读,层层递进,既理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升华主题


教师支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小结:把孩子护在羽翼下是爱,而放手让它去飞翔,接受风雨的挑战难道不是一种更尽责、更理性的爱吗?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为父母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它更深远更广袤。这是一种伟大的爱。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的总结方式远比教师一个小结好得多。既能提供学生抒发这节课的学习心得的机会,又能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师:推荐两篇文章给同学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毕淑敏的又一作品。这是一篇很能反映天下父母心声的好文章。另一篇是选读课文《剥豆》。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希望你们也能读懂,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的母亲一样。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