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记进金华的双龙洞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5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四年级下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游记阅读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介绍了作者去浙江金华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文章以作者游览过程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去双龙洞途中、参观双龙洞过程中的自然美景,尤其是双龙洞洞里洞外的奇特景观。作者语言优美生动,恰当简练,不仅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更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感悟课文记述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识6个生字:浙 臀 稍 额 蜿 蜒 会写13个生词:浙 桐 簇 浓 臀 稍 额 擦 蜿 蜒 乳 据 源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过程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 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有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用词及游记写法,通过典型词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经过几年的跨越式课程训练,对语文阅读写作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篇课文的讲述过程中,主要针对这篇游记的写作和用词方法,让学生学习仿写。同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感受作者游览参观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导入


教师支持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指几名同学简单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城市) 2、师:是啊,山河处处美,不要说浩瀚的大海、险峻的高山、辽阔的草原、广袤的田野,就是一花一石一丘一洞都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随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爷爷去游金华的双龙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我想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过渡: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初读课文


教师支持
1、师提朗读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并分析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报名读、齐读、开火车等形式。 (1)用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老师强调生字“浙”、“婉”等字的读音。“蜒 ”字的写法。盘曲、明艳、突兀、 森郁、孔隙、昏暗、挤压、稍微、水程、婉蜒、石钟乳、名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其含义。 (2)针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评价、指正,帮助理解难字难词。 (3)抽学生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4、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后,全班进行交流: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师生评价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品读课文


教师支持
师: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请同学们快浏览读课文。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师:作者是按照“途中→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板书:游览顺序:(金华— —罗甸——入山)路上见闻 ——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交流:这段交待了作者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拓展阅读


教师支持
阅读材料:1、《作者简介》2、《苏州园林》序(节选) 3、石钟乳(一)4、石钟乳(二) 5、晋祠 6、莫 高 窟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写话训练


教师支持
你都参观过哪些有名的景点呢?结合自己参观顺序给大家介绍其中一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记金华的双龙洞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