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搭石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6-09-19 16:32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四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情分析

导入


教师支持
教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一课,还记得那几个感人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吗?(贴字卡: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刘章爷爷说他家乡的搭石是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就去走走这搭石。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美:(13分钟)


教师支持
1、(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家乡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画面美?(板书) 1、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语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来,孩子们,都来读一读这段话,自己读自己的。 (2)、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画面美?(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 (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前面的 后面的”)——嗯,这叫联系上下文理解。来,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合作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3、生4、生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孩子们,带着你此时的感受都来读读这段话,自己读自己的。(学生自由读) 师:有人踩脚吗,(没有)有人跌入水中吗,(没有)那谁在指挥着她们呢?(没有人)对,没有人指挥,大家却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总结学法:孩子们,你们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我们就感受到了画面美。(贴字卡) 2、教师:继续说,你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画面美? (1)学生自由发言,抓住“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2)出示“绰”在字典中的含义。 (3)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评:这是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4)来,读出它的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评: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评:这如画一般的美让我陶醉) (5)你看,这既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来,用心地读一读(配乐朗读)——谁来读一读(个别读)(评:孩子,你让老师仿佛就见到了这美丽的画面) 总结学法:孩子,你看透过文字展开想象,然后有声有色地去诵读,我们也感受到了画面的美。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3. 默读课文,①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画出课文中最能概括小兴安岭特点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提示,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在我国的 ,树木几百里 ,就像 。这里一年四季 ,是一座 ,也是一座 。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而降低难度,并逐渐掌握归纳、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体会不同人走搭石的美


教师支持
教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那么不同的人在搭石上又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呢?(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不同人走搭石的语句,说一说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样的美?) 1、汇报,你勾画出哪几句?(超链接) 2、出示语句: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a、为什么选择这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美?(谦让美) b、她们彼此谦让的时候心中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c、说得好,谁能读出家乡人的谦让美?(个别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孩子们,这里有一个生字,来,齐读三遍。(学生读) b、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读着读着呀,你会发现有些词语让你心头轻轻一颤。(学生自由读) c、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总要、伏、背、理所当然) d、好一个理所当然呀!孩子们,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 e、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尊老美) 3、你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透过这伏、这让、这理所当然,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景美,更是(生:谦让美、尊老美)。这也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4、说得好,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字,感受家乡人走搭石的美(齐读上面的两段)。 总结学法:你看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就是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诵读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3. 知识迁移:(课件出示) 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树啊, 就像 。 那在风中摇晃的枝叶, 就像 。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4. (同学们多会想象呀!)刚才,我们通过画重点字词、抓住一些关键词语体会到了小兴安岭的“大”和“绿”、“树多”的特点,请同学们把这几个词语写在第一节的旁边。在读书时用词句把你的感受记下来,这就叫批注。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师凸显关键字词,并用小泡泡显示大 绿 树多)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文章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小兴安岭的大、树多。文中哪里还有最能概括小兴安岭特点的句子?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5. 齐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就是说小兴安岭是—— 生: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师随机板书“花园”、“宝库”) 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 生:景色优美。(师随机板书“景色”) 师:为什么小兴安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 生:物产丰富。(板书“物产”)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6. 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呢? 师:对,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 师:其实整篇课文的结构非常的清晰,第一自然段给课文来了个? 生:总起 师:然后中间几个自然段进行分述,最后一段它又来了个 生:总结 师:同学们不但读懂课文内容,还读懂了文章结构特点,真了不起。下面根据提示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回顾课文


教师支持
教师:景美情更美,刘章爷爷的这篇课文写得真好,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表格) 课题 主要内容 表达情感 搭石 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 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拓展阅读


教师支持
1. 认真阅读“课文学习”中《神奇的兴安岭》。 2. 走进“阅读天地一”,读《小兴安岭的秋天》、《小兴安岭森林公园》。提示:结合每篇文章前的“小问题”,把文章读懂 。 【设计意图】增加了学生对小兴安岭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写话


教师支持
1. 师:读了这么多的美文佳作,我们更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可爱,也惊叹作者的妙笔生花。《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里面有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优美、传神的句子,包括精心安排的篇章结构,都是值得我们借鉴、模仿的。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短语展示在屏幕上,请大家运用本课你所积累的词语以一处美景或自己喜欢的某个季节为内容,写一片段。提示: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融化 汇成 俯下 浸在 嫩绿 欣赏 鲜嫩 挡住 刮过 舔着 名贵 又肥又厚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酸甜可口 呼呼地刮 淙淙地流着 绿色的海洋 蓝蓝的天空 乳白色的浓雾 美丽的大花坛 巨大的宝库) 2. 生写作。 3. 师反馈。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本课是一篇绝好的范文,好词好句、好篇章。让学生用所积累的词语学习、模仿本课的方法来写一写美景,会让学生很快地熟悉、掌握写景文章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板书设计


教师支持
学生活动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