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4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六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学情分析

课题导入


教师支持
  ⒈出示月光图:你知道那些描写月光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月光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⒋组织交流。    ⒌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支持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⒊(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教师支持
 ⒈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    ⒉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    ⒊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内容,尝试读出感受。     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     ⑶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    ⒋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⒌引读第10节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    ⒍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     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教师支持
⒈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⒉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学生活动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张筱琳,女,1979年10月生,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青浦区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2005年被评为青浦区教学能手,2007年获得青浦区教育系统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08年被评为青浦区教学示范教师。曾获上海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LS263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