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3-28 12:54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六年级上 | 教材: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需要重点理解,如:“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读读记记“治理、肆虐、盘踞、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并批画的习惯。
重难点
五、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六、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自主阅读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但是,很多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度不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领悟到语言深层次的含义。同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理解课文里包蕴的思想感情还有些难度,需加查阅资料帮助理解,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导入新课,认识字词


教师支持
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出示图片,感受环境的恶劣)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齐读题目《青山不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劲挺 肆虐 治理 盘踞 归宿 荡漾 领悟 淤泥 风雨同舟 奇迹 劲挺:形容非常挺拔。 理解:什么是奇迹?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了解内容,感受奇迹


教师支持
1.过渡:这个晋西北的老人,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究竟创造了什么奇迹?我们来看课文。 2.默读,边读边思考,并根据提示画批,写感受。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句子看出老人创造了奇迹??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师生交流: (1)请学生根据自学谈感受。 (2)理解重点句子: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理解:肆虐、盘踞。 点拨要点:出示晋西北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体会植树造林非常困难。 在文中作用: 用最初地理环境的艰苦恶劣 和如今的青山绿树作对比,说明老人创造的是奇迹;同时,用地理环境的恶劣说明老人植树造林的困难之大,衬托出老人光辉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课件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说明方法:列数字。好处:准确具体地说明老人植树造林成绩大。 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抓住数字,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修辞手法:比喻。把房子比作船,把绿林比作海洋。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繁茂、景色的优美。 点拨要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给我们的感觉用一个字来概括是(美)谁能读出美的感觉。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朗读句子,品味“艰辛


教师支持
1.师:奇迹是喜人的,但是,这奇迹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你从哪几个方面体会到了老人植树的艰辛? 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 我从这几个方面体会到老人植树的艰辛: (1) (2) (3) (4) ……… 3.师生交流。 4.点拨要点: ①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②老人年老、瘦小。 ③老伴去世,生活条件艰苦。 ④同伴相继逝世,缺少帮手。 5、从“艰辛”体会老人的精神。 为了植树造林,老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他无怨无悔。老人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领悟“背影”,深化人物


教师支持
1.师:是啊,多么可爱可敬的老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让来访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临别时,作者有段精彩的描写。 2.课件出示句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师:一个酸字,蕴含着作者太多太多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鼻子发“酸”? 3.师生交流。 (点拨要点:酸,一为“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感到伤感,二为老人的精神,老人的付出,老人的坚持让作者感动不已。) 4.师:老人深知: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为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为了造福子孙,老人就这样在山沟里默默坚守着。 5.出示老人背影图,师配乐深情朗读:望着老人瘦小的背影,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那一次,狂风大作,老人顶着大风,扶起那倒下的一棵棵树苗;那一次,老伴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料理完丧事,老人又扛起铁锹走进了山沟里;那一次,女儿又来接他到城里去享清福,老人只是摇头,他说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6.望着老人的背影,你想说什么?请你写出来。 7.学生小练笔。 8.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理解文意,升华主题。


教师支持
1.师:把贫瘠的山沟变为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当告别老人的时候,除了感动,一番肺腑之言涌上了作者心头。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课件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1)“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以“青山是不会老的“作结尾,有什么作用?(请在书上写:结尾的作用:点名题目,明确中心。委婉含蓄,引人深思。) (3)体会课题含义,领悟文章主旨: 是啊,结尾委婉含蓄,引人深思。那么我们就来思考一下“青山不老”的含义。你觉得“青山不老”有几层含义? (1、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永存。2、即使老人不在了,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做这项事业,所以我们的山一定会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4.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请你有感情朗读,然后谈谈感受。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拓展阅读,领悟精神。


教师支持
1.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青山是不会老的,因为在我们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百岁树翁代喜增代喜增、劳动模范马永顺 、新时代劳模孙海军 ,他们的故事更感人。我们来读一读吧!边读边想:故事中的人物哪一点最感动你?为什么? 2.拓展阅读: (1)百岁树翁代喜增代喜增 (2)劳动模范马永顺 (3)新时代劳模孙海军。 4、请同学们谈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哪一点最感动你?为什么? 5.教师小结:代喜增老人说:“满山的树就是我的孩子,你们砍树不就是要夺走我的孩子吗?”他还说:“种树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是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能不能像爱护小朋友一样爱护树木?你能不能把种树当成自己的事儿? 那么,你怎样爱护树木?你打算每年种几棵数?什么时候?在哪种? 请把你的打算写到日记本上,这是本节课的作业。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作业


教师支持
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