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二首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08-27 13:33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五年级上 | 教材:北师大版(2016)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教材分析
《过分水岭》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水》,本课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之情,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欣赏到自然界中水的魅力,感受到水对生命意义。
教学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2.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山水的壮阔美丽,感悟古诗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扩大阅读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山水的壮阔美丽,感 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扩大阅读量。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很多学生能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见过溪水的学生不多,对溪水缺少形象的感受。在本课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引导学生的理解。

一、激趣导入


教师支持
1.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古代有许多诗人也喜欢水,他们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水的诗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关于水的两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温庭筠的七言绝句《过分水岭》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揭示题目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老师补充。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溪水引起的诗意感受,平淡中见深情。)    3.简介作者 温庭筠 :是晚唐诗人、词人、文学家。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4.同学们,想一想: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师出示课件) 知诗人 ——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背诗篇 那么今天,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去学习这首诗。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支持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古诗《过分水岭》并会背诵。 2.理解“似有情、潺湲”等词在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品味韵味。 4.学会读诗的方法。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三、引导自学


教师支持
(一)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古诗两遍,边读边圈出不会读的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对读,正音评价。 3. 思考题: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点拨。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导书写“潺湲”。 2.挑多名学生读诗,师生评议,再齐读。 3.回答思考题。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四、明诗意


教师支持
(一)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讨论,理解词语“似有情, 潺湲”等词,做记号,准备质疑。 2.小组交流每句诗的大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点拨。 (三)集体汇报交流 ,释疑: 1.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似有情:好像有情。 得:难得。 处:地方。 惜:舍不得。 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2.挑小组代表说出古诗大意,其他组补充。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我在山中行走的三天里,这溪水一直在自己的旁边结伴同行。 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课件,齐读诗句意思,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意境。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

五、悟诗情


教师支持
(一) 出示自学要求: 再读,交流感悟,体会情感,思考,讨论: 1.本诗篇的眼目是哪个词?请把它圈出来。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了什么? 4.“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个字可以体味到诗人的欣喜之情? (二)挑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其他组补充。 1.本诗最关键的想要表达的是哪个词?(有情)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同行、分头、惜别、 潺湲) 3.很显然,作者把“水”看成什么?(友人) 4. “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个字可以体味到诗人的欣喜之情? “同行”指溪水。“惜别”体现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遘良伴的欣喜,溪水的有情,也便有了着落。 师小结: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异地漂泊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看到这条溪水,从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关键是诗人自己有情。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六、背诗篇,入诗境


教师支持
教师引导反复诵读,品味诗韵,咏诗: 1.讨论押韵:ng 2.同桌交流划分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过分水岭  溪水| 无情 似| 有情, 入山 | 三日| 得 | 同行。   岭头| 便是| 分头 | 处|, 惜别 | 潺湲 | 一夜| 声。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可对读,可比赛读,可齐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4.作者字斟句酌!使古诗充满韵味!换字游戏!!(似、得) 5.用手语融进诵、吟、咏之中。 6.想想诗境,使自己幻化成作者,熟读成诵。 7.指名背诵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七、拓展延伸


教师支持
1.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与“水”有关的古诗或古诗句? 2.挑学生回答。 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老师推荐,学生齐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暮江吟 李 白 白居易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道残阳铺水中, 遥看瀑布挂前川。 半江瑟瑟半江红, 飞流直下三千尺, 可怜九月初三夜, 疑是银河落九天。 露似珍珠月似弓。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八、板书


教师支持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有情 友情 (同行 分头 惜别)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