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

听课类

创建时间:2017-06-08 09:47

主讲教师: | 学龄阶段: 小学 | 主讲科目: 语文 | 听课年级: 五年级 | 教材版本: 人教社2016年新编教材

  • 简介:

    • 导入 (7'18")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师谈话导入 周恩来语言艺术的魅力 揭题,齐读课题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初读课文 (3'40")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明白是一篇文言文 2.明白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 3.自由读文,知道与现代课文有什么不同。 师结:短小精悍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再读课文 (7'52")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读准 2.师范读。 3.生说读文时应注意什么 有节奏、有古文的韵味。 师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生再次自由读 5.男女生分读。师指出重点字音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学习生字 (5'16")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师指出生字书写要点,师生书空“惠” 2、师出示节奏,指名生读,师生评价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分重点写字,最好在田字格里写字
    • 解析全文 (19'5")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了解出处 2、小组讨论: 结合注释清楚全文大意 3、指名说文章大意 4、出示第一句 读出夸奖语气。重点指导“惠”、“甚”等字的意思。了解大意。 5、出示第二句 重点了解“诣”、“乃”的意思。 6、第三句。 你知道了什么? 关系很好,推测谁为谁设果。 7、第四句 谁说的?该用什么表情读? 解读“以”、“示”的意思。 8、第五句 指名说大意,师总结。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适当想象。 为什么不能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呢?
    • 妙语解析 (3'28")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出示妙句,读 2、说说妙在哪里 3、师板书总结。 4、师生分角色朗读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 总结 (2'6")
      教师活动
      未填写
      学生活动
      未填写
      师生互动
      1、你知道了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下节课继续了解《世说新语》。
      媒体信息
      未填写
      反思内容
      未填写

暂无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