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8-12-21 15:48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八年级下 | 教材:人教版新课标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第七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四部分中的“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之“生物的变异”,本教学内容选自北京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生物变异的应用。 2.能够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农村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地处农村,有大量的植物、农业生产资源可以利用。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及锻炼,已经可以注重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的融合。而且,初二学生对生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探索。但是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

一、情境导入


教师支持
展示图片: 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一男子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生活的一直很幸福,然而当孩子们出生以后,这个和谐的家庭就被打破了,因为孩子的长相完全不像父母,男子开始怀疑妻子出轨,妻子一再否认。甚至后来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1.在正常情况下孩子长得像父母这是什么生物学现象?, 2.孩子长得不像父母这又是什么生物学现象? 3.那这一家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板书)。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遗传,同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生物的变异。
活动资源

二、新授


教师支持
展示图片: 不同品种的菊花 不同品种的玉米 两种白、红眼果蝇的头部 我校万老师一家 同卵双胞胎的照片 1.这些图片都反映了生物的变异,什么叫“生物的变异”? 总结变异的概念: 生物的性状在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表现出差异的现象(板书)。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 小结: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材料一:带圣诞快乐的苹果 1. 这种苹果外皮与普通苹果相同吗?这种性状差异是一种什么生物学现象? 2. 它是怎么形成的? 3.如果把这个带圣诞快乐的苹果种子再种下去,还会结出带有圣诞快乐的苹果吗? 4.这说明了什么呢? 材料二: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 1.这种性状差异是一种什么生物学现象? 2.它是怎么形成的?并进行基因分析。 3.这种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吗? 4.这说明了什么呢? 材料三:21三体综合征 她外貌和正常人的不同,智力低下,发育不良,身材矮小。但是他的父母是正常的。 1.造成她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2.这种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吗? 材料四: 11月9日,在湖南诞生了一个极为罕见的“人鱼宝宝”——双腿从臀部到脚尖“天衣无缝”地粘连在一起。据专家介绍,根据检查结果,初步可以断定主要是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在胚胎发育时引起易感基因突变或某些不开放基因突然开放,导致其多发性畸形。 1. “人鱼宝宝”是怎么形成的? 2. 这种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吗? 3.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仅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则不能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分析变异现象明确变异分可遗传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遗传物质改变才是可遗传的变异。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
活动资源
教师支持
材料一:海水稻 央视新闻:2018年12月18日,第三节国际海水稻论坛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要通过8-10年的努力,将全国的海水稻发展到一亿亩,平均产量300公斤,一年内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能在海边滩涂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是耐盐低产水稻与不耐盐高产水稻杂交,再在其后代中选择、纯化优良品种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杂交可以有目的地把双亲的优点结合到杂种中去,育成符合需要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大家都知道,水稻需要水热条件好的条件,假设你是袁隆平团队的一员,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偶然发现了一株抗寒水稻,但它的产量偏低。请你根据海水稻的原理,设计培育耐寒高产水稻。 材料二:近日,央视报道:由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带入太空的芒果幼胚细胞在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已经成活,并且在培养基上开始生长出全新的组织,这也是世界首次进行芒果的太空育种试验。这次带上天的,还不是普通我们常见的芒果种子,而是携带着优秀芒果基因的芒果种胚细胞。 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的一种。诱变育种是利用激光、射线、药物处理等诱发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生物的某些性状产生新的变异,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航天育种步骤如下: 阶段一:筛选植物材料。筛选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 阶段二:天上诱变。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材料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航天育种不是每颗种子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其诱变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而有益的基因变异仅是千分之三左右。 阶段三:地下攻坚。因为诱变表现得十分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的。返回地面后,必须经过多次筛选、自交才有可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 1.试着解释航天育种的原理? 2.从太空返回的种子为什么要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优良品系? 3.太空突变的芒果,性状是否能够遗传?为什么?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通过海水稻和太空芒果的新闻报道,学习育种的原理,通过问题和任务模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资源

暂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