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团中学刘锦凤五月联片教研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我们在路上

        2012年5月8日,参加了由22团中学承办,22、23、24、26、223五所学校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早上我先后听了223、22、24团中学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下午由教研室李芬老师就这三节课中所体现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跨越式在我师已经开展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尽力着迷茫、困惑,但同时我们看到了曙光。跨越式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到我师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内心,对于模式我们已不再陌生,看了三位老师的课,听了李芬老师的一番发言,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在路上,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在路上,能走多远要看我们自己的领悟。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我们就要走,要走就一定要做,要做就请做好。

        现在对于完美搞跨越式课题的老师来说,时间的把握已不是主要问题,对于每一个能认真落实常规的老师来说,模式的“按部就班“也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跨越式教学还在路的尽头,不是已经走完的尽头,而是起步的尽头,更准确的说是一只脚踏上了跨越的路,而另一只脚只挪动了一点。

        为了我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为了让我们在这条路上斩断更多的荆棘,我们不需要等待,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付出与努力。

        我们在跨越的路上迷茫过,常常对自己说:“我要坚持,我要坚强……”可是坚持什么?是什么才能让我坚强?在不断的努力及思考中,我知道了我要坚持的是什么?

        首先一点就是落实好常规,教学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落实好常规就是帮助我们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接了跨越式课题,我们就要为此而负责,对我们自己负责,如果常规落实不好,要想把跨越式课题搞好,真的是很难。

        其次我们要努力做到润物于无声,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留大的痕迹,并且让我们的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做起来总感觉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说在指导孩子的朗读上,我们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读出感情,要有感情的去读……但是我们的孩子理解不了啊,老师越是着急,孩子也越是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润物于无声呢?我觉得在教给孩子方法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学会让我们的身体说话,在孩子与我们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让孩子的一颦一笑告诉我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让我们的一举一动传达给孩子所要所得。比如说在《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同样是指导孩子读出牧童大声喊那句话,赵天磊老师与任红艳老师的方法就截然不同,赵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手势与肢体语言来给孩子传达的,任老师是通过大声的喊这样的语言来引导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给人两种不同的感受。比起刻意的要求,这种润物于无声的引导更是适合我们的孩子。

        第三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一说起研究,似乎这离我们老师的生活很远,好像这是科学家、学者、专家……的事情,与我们老师没有关系,其实不然,身为老师同样要研究,只有会去研究的老师将来才有机会成为“家”。

        有人说语文老师应该研究一点“国学”,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只有了解了才会运用,也有人说语文老师应该从百家讲台上学点什么。我觉得一个学习他们的睿智,学习他们的绘声绘色,我在这里之所以说这两个例子,是我想告诉我们老师,看似无关连的之间都有如此错综复杂的联系,更何况是我们的教学呢。不是说没有关联,关键是看你研究了没有?研究了多少?

        路好长,可以见证我们的成长,路好远,可以记录我们的成长,路不好走,但是富有挑战。踏在了路上就努力吧。

    • 标签:
    • 交流
    • 常规
    • 老师
    • 路上
    • 跨越式
    • 孩子
    • 让我们
    • 研究
    • 觉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