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分析——认识平面图形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教材内容分析以及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等平面图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三棱柱”这些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本课以《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规律,尝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工具、探究工具和评价工具,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概念形成和获得的过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辨别四种基本图形。
-
【教学难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稍复杂的情境中辨认平面图形,并数出图形。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三棱柱这些立体图形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另外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多或少了解一些。
学生有临、印、描物体以及组拼玩具的经历,并对动手操作充满兴趣。
学生经过两个多月以来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打开课件,点击、输入等技能,对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非常感兴趣。-
【教学策略】
目标整合的策略:本课整合了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思考,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以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培养。
情境激趣的策略:尝试通过故事情节贯穿教学课堂,充满童趣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
活动教学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同时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有效练习的策略:设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
激励评价的策略: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课堂的进程,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利用电脑的优势,给出即时判断,而且形式多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准备】
教学结合powerpoint、flash、gif与jpg等,利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的网络课件。
教师:各种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各一个,用于制作长方体笔筒的立体平面展开图一份。
学生:各种立体图形各一个,A4纸一张。 -
-
- 标签:
- 分析
- 策略
- 教学
- 立体
- 学分
- 三角形
- 图形
- 学生
- 情境
- 认识
- 正方形
- 长方形
- 平面图
- 数学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