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风》教学设计杨凤琴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画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 二、设计理念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理解重点词句。   2、 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 、理解课文,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4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2-8自然段,理解宋涛、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 五、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2)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 七、资源准备:

         课件 

     

     

    • 八、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复习生字。(课件出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

    2、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3、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4、他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画了个风车在呼呼地转。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直接出示课题,同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过渡:生字已经和大家交上了朋友。上节课同学们初读课文,了解到三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画风。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15、画风)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明确学习要求(大屏幕显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交流、汇报

    (1)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勾出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回报。明确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 重点朗读,领会创意:

    学生一起朗读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句子(师按照学生的朗读画上旗杆和旗子。)

    (出示课件)体会:因为风把旗子吹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板书:旗子飘)

    引导理解陈丹和宋涛怎样画风,并让学生来添画。

    (板书:雨丝斜、小树弯、风车转)

    4、 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生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位小朋友?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爱提问题,爱动脑筋)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自己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法画风啊。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人物的内心,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深入理解、拓展思维

    1、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遇到风都要动起来。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到底藏在哪里呀?

    生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补充,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引导学生练习把其它几句也填出来,接着加题目后朗读,熟悉这种句式。

    2、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师:这首诗并不是只有这几句,我们还可以说,也就是我们怎样画风?

    抽学生说说我们还有什么别的方法画风。(例: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动的头发里;风来了,风把风筝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风筝里……)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四)、拓展阅读。
      《夏天的风》、《冬天的风》、《风声》、《风的味道》  

    五)、随堂写作。

    1、其实,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一画并给你的画配上优美的文字。

    2、作品交流。

    六).整合文本,总结全文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爱提问题,爱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七)、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

    15、画风    雨丝斜

    风车转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找出重点句说说,合作解疑→改变表达的方式,最后说说你还有画风的方法吗进行拓展“的方式学习课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课件比较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配合了重难点的突破,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知识容量。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突出语文教学特点。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因为课文富有儿童情趣。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变成诗歌的教学环节。以课本第四——八自然段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的乐趣。用激励的语言(你真是一位小诗人。你很了不起等)为学生的创作注入了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在本堂课的最后设计了让学生来说说画画如果你来画风,你准备怎么画的环节。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起来,从文本里走出来。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会有些不完美,这节课也不例外。例如:

    1、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一节课下来,自己感觉上得非常成功。但静下来细细想想,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抓住了重点,忽视了透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我课件展示了他们的画也让学生配了课文中的句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快乐。但是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的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二、重视了朗读,忽视了个性;在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但是,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学生都通过重读“弯弯的”等词语来表现风。现在想来,只要把表现风的那些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呼呼地转”等再进一步挖掘下去,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2、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课上得有多深,关键在于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彻。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专家点评:

       《画风》一课的题目引起了课本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根据课文的特点,没有但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结合自身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自读自悟。总而言之本课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学习:

        1、教师能够结合课文特点来设计,整个流程很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核心问题后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悟。

        2、教学中教师能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感悟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

        3、拓展延伸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书中更多风的特点,感受到不同的表现风的方法。

     

     

    • 标签:
    • 学生
    • 设计
    • 探讨交流
    • 画风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