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深圳福田子课题项目书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零、课题指导信息

    2012.4.28:请阅读“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对理解网络阅读的层次与境界很有帮助。

    •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数字环境下的阅读教学

    负责人:姚晓英  上沙小学副校长

    项目成员:朱高翔  范征  朱艳丽

    • 二、课题论证

     

    理论价值:数字化环境下,阅读与写作在形式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语文的核心,阅读的核心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也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本课题数字化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就是指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

    (一)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通过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大量的主题阅读掌握语文的学习。通过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等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提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人文素质,并转变学习方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教学途径的全面拓展  通过主题阅读课题研究,在理论上掌握“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实务操作,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颠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拓展教师的教学途径,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使教师由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习,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

    (三)学校整体品味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我们将能建设一所真正的书香校园,让阅读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从根本上实现建设福田强校的目标。我们还将从普通学校的角度,列明开展这项工作的的人员安排、财物安排、课堂流程、时间分配、教材与配套教材的关系、课外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课堂评价和整体评价等一系列事项。对一般学校开展主题阅读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并能通过主题阅读的开展,使学生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巧,发展语文能力,并进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实践价值: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瓶颈”。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还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视个性的感受。这一切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也同样不容乐观,据统计,五年级学生拥有50本以上课外书的不足20%,有个人书柜的不足40%,每天有1小时课外阅读的不到50%,以这样的阅读量,要养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几乎不可能。

     

     

    2、 学生发展的需要

    儿童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在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儿童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饥饿感,需要阅读不同的作品,一旦错过了关键期,精神上的缺失就比较难以弥补。这就是《学记》所说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小学阶段就是所有关键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现代科学虽然还缺少精确的量化研究,但是心理学界一致认为,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孩子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进一步促进孩子心智的全面成长。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诵读童谣儿歌、用图画表达相整合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得到自由的发展。高尔基说“学会读书吧,读书是的泉源”“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几乎每一科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阅读能够使我们学会学习。芭芭拉:给孩子读诗书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送给孩子的终生享用的最好的礼物。通读阅读,不仅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也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主题阅读就是指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

    (一)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通过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大量的主题阅读掌握语文的学习。通过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等使学生有思考地读书,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提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人文素质,并转变学习方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师教学途径的全面拓展  通过主题阅读课题研究,在理论上掌握“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理论建构,掌握“主题阅读实验研究”的实务操作,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颠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拓展教师的教学途径,使教师的阅读素养、知识涵养、文化学养有更大的发展,使教师由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习,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

    (三)学校整体品味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我们将能建设一所真正的书香校园,让阅读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从根本上实现建设福田强校的目标。我们还将从普通学校的角度,列明开展这项工作的的人员安排、财物安排、课堂流程、时间分配、教材与配套教材的关系、课外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课堂评价和整体评价等一系列事项。对一般学校开展主题阅读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并能通过主题阅读的开展,使学生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巧,发展语文能力,并进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一、       理论准备阶段

    在上学期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进行下列研究:当学生在学习自觉性、自主能力方面有所形成时,语文学科如何走进更深的深度和更广的广度。如何让学生的自主性及自学能力在语文学科中体现出更多的学科特点来。

    研究的步骤:

    (一)主题切入。召开上沙小学转变教与学方式总结会。总结一个学期以来教与学方式转变工作,从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主题切入,探讨语文学科自主阅读向纵深拓进的问题。布置理论学习任务。

    (二)课例观摩。重点观摩语文主题阅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的日常课,直观认识语文主题阅读,从感性上了解语文主题阅读的一般形式和普遍价值取向。

    (三)专家讲座。聘请语文主题阅读的第一线老师给全体语文老师上课,深化理论认识,学习课堂操作。

    (四)理论反哺。全体语文老师在具备初步直观认识,初步理论修养的基础上,重新阅读理论专著。形成个人的操作思路。

    二、        实务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探索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与语文主题阅读的对接,利用学生业已形成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导入到语文主题阅读的研究之中,探索主题阅读情境下教材内容的课堂教学、配套教材的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积累一定的校本主题阅读理论经验。

    (一)搭建实务框架。

    1、学校安排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会同教研室、语文科组长组成课题组主要成员,从整体上安排学校主题阅读的人、财、物配套条件及课题开展的整体进程。2、调整年级人员组成,因主题阅读将涉及到以后的课程、研讨、年级推进等需要协调的问题,所有年级的年级组长都由语文老师担任,形成六个研究小组,负责开展本年级的主题阅读工作。3、每个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长自动担任年级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统一进度,资源共享及研讨交流事务。

    (二)教材学法创新。

    以年级组为单位,探索主题阅读情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探索在上课时间压缩的前提下有效学习教材知识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集中识字,对比阅读,作业设置,通过实验,推出观摩课,形成适合学生课内操作的学习流程和评价体系。(三)配套教材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形成课内高效学习教材的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配套教材课内阅读的探索,探索的主要方向是:1、配套教材的教学目标;2、配套教材的阅读进度;3、配套教材的时间分布;4、配套教材学习的考核和评价;5、配套教材学习成果的展示。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要发现类似我校一样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在开展主题阅读过程中普遍性的规律和可行的操作规程。

    (四)成果巩固推进。

    在前一阶段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推出若干节比较成熟的课例,延聘专家指导,集体观摩研讨,结合各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实践,检讨一段时间以来的探索,总结出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适合课堂操作的方法,形成校本操作理论总结。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主题阅读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主题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主题阅读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形成全面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主题阅读与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包括听和说的训练,课堂语言表达不同于日常用语,它是揉合了书面语言和日常用语的比较正式的语言,我们要研究主题阅读情境下学生“书面口头语言”的形成规律,发现训练方法,并以课堂为平台,锻炼学生的评议表达。

    (二)主题阅读与书面表达。探索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如何在课堂上得以表达,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感受,并通过简短的练笔,将各自的思想表达出来。通过实践,要在时间分配、感受启发、表达方式、展示交流方面形成可操作的课堂基本流程。

    (三)主题阅读与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应当包括家庭阅读、社会感知、实践运用几个方面。1、家庭阅读。家庭阅读是指我们的学生作为家庭阅读的组织者,在学校领取阅读任务后,组织家庭成员开展的阅读活动,它应当包括主题阅读的基本流程,从基础知识到个性表达,并应该以某种形式比如读书笔记、图片、录像展示出来。2、社会感知。社会感知是指用阅读的文本印证社会,并从社会现实反过来印证文本,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达到批判认识文本的目的。3、实践运用。实践运用的方式比较宽泛,可以包括学生倡议、学生刊物、报刊投稿,它要求教师应当善于选择现实性强的文本作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充分尊重学生的组织创意和意见表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主题阅读的这一个方面,形成可供选择的方案库,积累主题阅读的教学资源。

    (四)形成评价体系。经过三年左右的研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评价体系:基础和能力并重,过程和结果并重,课内和课外并重,个体与整体并重的评价策略。从而根本形成适合普通学校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主题阅读开展方案。

    三、       理论总结阶段

         通过整个课题研究,我们将完成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将包括课题开展的一系列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总结,从普通学校的角度,列明人员安排、财物安排、课堂流程、时间分配、教材与配套教材的关系、课外拓展、学生能力训练、课堂评价和整体评价。

         我们希望这个研究报告能对一般学校开展主题阅读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并能通过主题阅读的开展,使学生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技巧,发展语文能力,并进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理论学习探讨    理论准备完成
     

    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第一阶段实务研究    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形成课堂操作流程

     

    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   第二阶段实务研究   完成第二阶段目标,形成评价体系

     

    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  校本理论形成      形成一整套适合外来务工子弟的校本主题阅读操作程序及理论

    • 四、最终研究成果

     

     

     

     

    •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标签:
    • 学生
    • 阅读
    • 形成
    • 主题
    • 语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