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封皮

    编号

     

     

    区域性数字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推进研究

    项目子课题

     

    申  报  表

     

     

    子课   题   名   称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生态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李小松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2  3 16                                                                                                                               

    •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负责人:李小松  竹园小学校长

    项目成员:黄慧君  陈奕彪  尹翠

    • 二、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初至80年代中期。(2)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3)IIP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应用研究。

    从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日渐深入地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新型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建构从根据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使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如此,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生态课堂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我国在近几年开始进行研究。在生态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生态课堂教学研究则很少学校研究。

    2、选题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这就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尽管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在中小学建立了信息技术环境,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并未因此有明显的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这就证明西方的整合理论还有缺陷,还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很多地区和学校硬件环境建设逐步到位,各类资源日益丰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我国开展,其最终目的在于推进信息技术在各学科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和有效的整合。然而,教育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很多学校在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入之后,看不到大投入相匹配的应用效益,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逐渐引起部分人的质疑和反思。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问题,我们运用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教育中存在的这一问题,通过营造和谐的生态课堂,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整合和可持续发展。

    3、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重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预期价值:创新之处

    1、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2、生态课堂的建构,促使三大转变,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

    (1)转变教师角色:变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成果的评判者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及学生的伙伴。

    (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变以课本知识为本的教案设计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案设计。

    (3)转变课堂功能:变单纯的传授知识场所为师生合作交流的场所,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研究目标

    (1)探索并总结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建构“主导—主体”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2)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与评价)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应用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4)减轻教师的负担,建立一个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2、研究内容

    重点研究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深层整合成功模式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形成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有机结合的教学结构。

    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进行的整合,能否使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那些要素改变了?那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深层的整合。

    (2)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课程整合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每位教师教应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并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整合去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通过研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师生生命质量。

    (1)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3)加强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4)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新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3、实施步骤

    研究的时间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围语数英学科内进行研究。先选取1个实验班,以点带面,面向全校学生,语数英教师人人参与。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4—2012.8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确课题成员;组织课题成员学习理论;进行调查摸底。

    (2)实施阶段:2012.9—2014.7

    ①第一阶段:初期(2012.9—2013.1)

    A、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念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B、全面启动课题研究,边设计、边研究、边修改研究方案。

    C、语数英学科制订具体研究计划。

    D、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②第二阶段:中期(2013.2—2014.1)

    A、修改完善研究方案,语数英教师全员参与研究。

    B、总结出“主导—主体”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C、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

    D、全面推出示范课。

    E、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③第三阶段:后期(2014.2——2014.7)

    A、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主导—主体”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B、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C、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课例

    2、研究案例
    3、学科资源库

       


    • 四、最终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专集

    3、研究案例

    4、课例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课题主持人李小松校长,先后主持了14个课题,其中9个国家级的重点课题子课题。科研成果有6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学校是中国首批国际生态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科研基础扎实,学校全力支持。同意推荐上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012年3 月 16 日

    • 标签:
    • 学生
    • 教师
    • 课堂
    • 新型
    • 信息技术
    • 整合
    • 课题
    • 生态
    • 研究
    • 阶段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