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含很多信息的名词,是在教育层面需要实现的一个复杂的工程。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教育信息化,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同的信息面值得去学习,并且有助于完成对教育信息化更好的认识。本文从教育文化、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剖析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多视角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存在信息交换,并且受到了来自于社会等各类系统的制约,在被制约的同时,又为各类系统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的复杂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发展通过深度融合而得出的产物,有助于深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的改进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并且得到了相关学科的支持,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因此,本文从文化、心理学、传播学三个角度,采用不同的视角阐述教育信息化的功能与价值。

    • 一、文化视角: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文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教育文化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文化也在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教育文化也反作用于教育信息化,传统的教育文化便在这场变革中逐渐发生了改变。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传统教育文化向新教育信息化的变革,进而推动教育文化的总体发展。

      (一)传统教育文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约

       传统教育文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

      教育文化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从物质层面分析,教育文化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是最基本的物质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但同时与新时代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融合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通常是最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物质文化的载体主要是黑板、粉笔和教师,这是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最常规、最习惯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历史文化传承。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与学生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于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教师及时的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并且及时的消化吸收新知识,并且通过内化后,更好的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技术设备,而技术设备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也同样在物质层面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制度层面

      教育的教学结构,教师对于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同样对教育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信息化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网络教育,并且虚拟的网络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已更轻松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逐渐的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脱节,因此需要制度方面的支持,以助于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重视程度高的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就越快,重视程度低的地区,相对发展的较为缓慢。因此,教育制度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出现。

      3.精神层面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通常忙于划重点、记笔记,自己的思考空间并不多。由于学生缺乏独自思考的空间,因此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习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进行的过程,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开发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因此在精神层面,同样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赋予教育文化的新内涵

      1.传统教育文化内涵的变迁

      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教室的内涵由传统的桌椅、讲台、课本、黑板等基础设施向拥有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育信息化设施配置的过程转变。传统的授课材料仅限于教材,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授课材料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网络课程、电子教材等新媒介。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冲击后,同样发生了变革,网络教育已经渗透其中。传统的教育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相对较少,一本教材内容在几年或者几十年间都未曾发生改变,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现在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变快,学术交流的方式更加便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有趣。

      2.新的教育文化产生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教育领域逐渐涌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文化,例如视觉、网络、移动、信息技术教育文化等。网络教育文化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包含在网络文化之中。网络教育文化有不同于传统教育文化的社会结构、自身具备的区别于传统教育文化的功能,并具备自己独特的网络文化体系,是对网络教育活动的过程、方式、内容、结果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的整体反映。网络教育文化区别于传统教育文化的同时,也与传统教育文化存在共通之处,通常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从制度层面来看,网络教育文化的基础是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技术体系。从制度层面来看,各种规则、制度、体系均在网络教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从精神层面来看,学习者通过网络的学习模式,形成了区别于传统教育文化的时空观以及学习习惯。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同时数字时代也被称为是“读图时代”。人接收外在信息时,应用最多的感官便是视觉,因此视觉文化具有多元的特征,例如民族、地域等,视觉文化并不受制于语言文化,因此可以成为多民族、多国家共享的文化资源。实现知识可视化,是在信息化告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目标,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逐步提高视觉素养,因此视觉教育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教育不局限于视觉资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伴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教育也在逐步的形成,教育教学不在局限于时间、空间。移动教育的学习模式,更加适合于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世界,使得知识的获取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完成,打破空间的限制,并且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机会,给予学习者实时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开放。从物质层面来看,移动教育是给予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等技术而逐步演化而来,适用于数字化时代。从制度层面来看,移动教育文化已经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移动教育。从精神层面来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均在移动教育中有所体现。

      不同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适应于时代的不同人才,因此处于信息化时代培养的人才,需要熟练掌握信息化的知识,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处理与应对在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教育的发展应适应于社会,而不是脱离于社会。为了培养会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逐渐形成了以培养信息技术为目的的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班级组织形式等方面均做出了改变,力图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影响下,对于教育教学的方式以及模式做出一定的改变,使得教育更加贴近于时代的发展,培养的人才为时代贡献的力量更大。

    • 二、心理学视角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教育的发展带入了新时代,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对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深入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师对于新技术的引入有了过高的期望值,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使得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类似于此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高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的初始,对于教育的深化改革,构建了一个很美的前景,因此教育者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充满了期待。而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几十年间,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教育信息化对于实际问题的改变,与预期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最初的高期待到目前的真实现状,为教育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教育信息化中高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某些学习的领导,认为教育信息化一定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但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年后,学校的现状依旧没有任何改观。有些学校希望可以一步到位的完成教育信息化,经过一次的投入,而一直受益,但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却是与想象有很大差距的。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是很迅速的,尤其在设备方面显示的尤为明显,最新的设备,很有可能,在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被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淘汰。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长久性的投资,并不能实现一次投入而终身受益的美好愿景。教育工作者期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得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但是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巨大投资面前,显然收效甚微,不免让教育者感到失望。

      教师在上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多媒体课件,最终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不免让教师感觉到一丝无奈,付出更多时间后的回报没有期待的立竿见影。长期的心理落差,容易引起心理的障碍,进而抵制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最后对教育信息化失去信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需要教育者摆正心态,对教育信息化不过高的抱有期待值,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新技术的变革。正确的心态,既不会因为期待过高产生心理落差,也可以让教育的变革潜移默化的发生在生活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值得期待,但是要接受新事物发展的速度,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并且新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自然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急于求成的方式对于教育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需要合理的规划教育硬件的使用,在进行前期资金投入时,就做好后期升级维护的规划,减少资金投入上的浪费。充足的资金规划,教育信息化带给教育的变化会逐渐从隐形转为显性。

      (二)教师心理成本凸显及其对策

      对于新鲜事物,教育者也难免会产生好奇心,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新兴的事物也会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对于教师的心理带来了一些不适感,面对更新速度很快的信息技术表示束手无策,甚至十分迷茫。

      教师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知识点拓展不够,信息素质难以达到要求,对于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等方面。这些不适应性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了教育教学的工具人,缺乏自己对于教育教学工具使用,以及教育教学设计方法的思考。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符号的传递者。

      教育信息化使教师心理成本凸显出来,心理成本主要是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完成一项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所投入的情感与人格。心理学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情感和人格。情感通常是指,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或者是对于某件事情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体验。人格通常是指,在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兴趣、气质、能力和性格的具体表现。心理成本不同于具体事物所产生的成本,具有无形性、临时性等特点。同时心理成本也是难以量化的,所以其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会高于物质成本。

      教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成本可以被理解为,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项教育教学任务或达成某一教育教学目标时所付出的情感与人格。教师的心理成本,对于教师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心理影响体现在教师通过自己对于课堂的教学的付出,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使教师产生的幸福感以及成就感,有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消极的心理影响体现在,教师对于新兴教学设备的应用不够熟练,所产生的焦虑心理,以及课堂效果与预期差距太大造成的挫败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发展,进而影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工作热情。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心理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终究是有门槛的,对于一些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教师来说,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大,或者学历相对较低的教育者。他们对于新技术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经历接收新鲜事物时的恐惧、学习新知识的焦虑与挫败,因此会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更加抵触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想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就需要付出一些心理成本。

      通过信息技术这些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开始接受,教师的抵触情绪在减少,但是焦虑情绪依旧存在。其中普遍的焦虑点是教师可以领悟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的优势,但是无法很好的发挥应用信息技术后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教师们的恐慌,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可能会导致他们失业,实际上技术与人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以及教育资源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而不是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三)网络成瘾

      计算机课程的开放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的授课方式是计算机程序语言,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课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的内容逐渐被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计算机课程的培养重点在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社会所需要的是拥有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素养的人,针对这一情况,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且将其更名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知识,还包括网络通讯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培养了一批具有信息技术,并且拥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但是与此同时,有部分同学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即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由一位精神医生,根据互联网发展下的用户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分析出来的心理问题,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得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并且通过后续的分析发现,网瘾的具体表现与赌博、吸毒等情况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对于某一有害健康的事物过度依赖造成的。

      患有网瘾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学习成绩下降明显,身体情况变差,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网络成瘾的危害不仅限于学生,对成人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近些年来网络成瘾的人数很多,其中青少年所占比率也很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网民也不再少数。网络成瘾现象在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并且需要全球重视的问题。

      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究竟是谁的过错,引起了激烈的争吵。家长一度将责任怪罪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也使教师觉得颇为无奈,并且对于现在网吧太多以及孩子难管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苦恼。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究竟应该谁来负责,是家长、学校、社会还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究其根本,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是不能将责任归咎到某人或者组织上的。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把双刃剑,并且技术发挥的价值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人才是技术应用的主体。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为网络成瘾提供了可能,但是孩子作为使用者却是无辜的,不能被定义为责任方的,孩子还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人格。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以及家长充分的关心。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原因很复杂,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监督,基于学生一个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

    • 三、传播学视角 :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
     

      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更多的信息化假设提供借鉴,但是对于如何完成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推广,一直有些困惑。创新扩散理论是教育传播学中多级传播的重要理论,而这种传播理论为传递教育信息化信息提供了基础。

      (一)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分析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加快了教育的创新扩散过程,其中人作为了主要载体。

    1. 教育信息化的采用者分析

      教育信息化领域中,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也要经过创新者、采用者等阶段。首先是创新者开始在教育领域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或在此技术引入之前,以代入式的方式进行技术应用后的探讨。创新者开始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创新和发展变革。而早期的采用者,通常是可以及时接受新转变,收集即时信息的教育媒体或是拥有技术能力的人。早期的采用者可以很快的接收新事物的改变,并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应用新技术,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继早期采用者之后的一部分人被称为是早期追随者,通常是看到早期采用者的成功后,开始自己的深入探索与创新,通常可以起到普及新技术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晚期追随者是相比较于早期追随者而言的,通常是在大部分人已经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开始的创新活动,处于较为被动的人群,不愿意去轻易变革,体验新鲜事物。最后一部分人被称为是滞后者,在教育领域,通常是指年纪较大的教师,对于新鲜事物丧失了好奇心,没有精力接受新的转变,甚至拒绝创新变革的人群。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可否普及的关键群体,因此要区分好这五类人,在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此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过程分析

      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始终是大力支持和倡导的,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在为之不断的努力奋斗,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其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各级各类部门分工合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国家加强信息化建设,给予教师足够的培训,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打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所准备。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初见规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趋于成熟,网络教育的方式被广泛认可,网络教育的优势也在疫情的影响下逐渐显现出来,有助于丰富传统课堂。创新扩散模型中,决策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成功与否。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备,环境因素已不在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的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服务,才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影响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的因素

      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了解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使用者的态度问题仍需要改变,其中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人的因素和教育信息化内在因素三种,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有主观想法的人为因素。

    1. 环境因素

      教育信息化的影响范围较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影响,因此外在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加。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健全后显现出了应用效果不佳的情况。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初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人们期待着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诸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等。从文化层面看,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个人主义与小组主义的结合。从政治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可以得到计划经济的推动,适应统一规划。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是国家提高大量经济支持下的成果。

    1. 人的因素

      教育信息化对于人的主体性地位考虑相对较少,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多数人的配合,因此不应该仅限于上级决策命令,下级接收实施这种传统的模式,应该是权威与个体决策相结合的发展推动模式。人际传播是最基础的传播形式,在中国这样的人工基数较大的国家,人家传播将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传播途径,是改变个体行为态度最有效的方式,而权威决策只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与个体的使用情况以及采用率息息相关,年龄、性别、意识、经济等均会影响个体是否选择信息技术,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教育变革。缺乏事物和观念的创新,缺乏人才推动的理念以及缺乏经济诱因为学校吸引新的事物和观念都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产生影响。

    1. 内在因素

      教育创新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对于个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需要有好的兼容性、低的复杂性并且较高的优势才会更容易被采纳。如果信息技术可以有好的兼容性、同时具备更高的优势,也会拥有更高的采用率,但是如果采用率较低,很可能被时代发展淘汰。

      精品课程等教育资源,因为方便查找。可以丰富教师的授课,拓宽师生的视野,因此受到了教育者的喜爱,并且被广泛利用。部分教育软件,由于没有更好的贴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逐渐被淘汰,体现了兼容性差的问题。因此只有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的信息技术,才有可能被广泛的采纳与应用。

      (三)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的策略

      创新扩散理论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对于教育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扩散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教育决策部门可以进行统一规划,合理的部署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推动作用。充分使用大众传播,用充足的知识来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培训。人际传播的好处体现在,可以发挥追随者效应,通过前期采用者的成功成功来吸引后续教育者的参与,从态度上解决教育信息化被抵触的问题,促进教育者的行为和态度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马霞青.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2018,No.384(20):229-230.

     [2]吴景祥.文化传统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04):45-47.

     [3]王运武,陈琳.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J].开放教育研究,2008(03):37-46.

     [4]于学勇.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9):234-235.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3.09.101.

     [5]魏先龙,王运武.多视角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12):20-23.

     [6]袁群,凌旭.“互联网+”背景下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No.221(05):82-83.

     [7]任乐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心理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No.250(08):127-128.

     [8]李凡繁.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心理学的机遇与挑战——评《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2):1387.

     [9]曲大海.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信息化新形势背景下的网络安全[J].辽宁高职学报,2016,v.18;No.161(08):106-109.

     [10]卫业钧.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危险行为及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v.34;No.160(04):137-139.DOI:10.13467/j.cnki.jbuss.2014.04.033.

     [11]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No.225(19):13-17.

     [12]赵祥坤,周鸿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资源与课程问题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v.5;No.47(05):139-140.DOI:10.19772/j.cnki.2096-4455.2021.5.062.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