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光小学 陈敏 《玲玲的画》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教学设计 (补第一课时)

    • 教材解读

    很多 事情,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 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些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有优势。学习这篇课文,品味爸爸简短 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课题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她笑眯眯的真可爱,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吧。

    现在老师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上,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在田字格中板书:玲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小朋友们会写了吗?来,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上玲玲的名字。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学字词

    1、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让我们打开课本,大声地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读完了就标上小节号。(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2、瞧你们一个个读的多认真啊!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1)第一组  (端详  评奖  脑筋  催  收拾  )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 第二组 (这个句子很长里面有两个生字,谁有信心把这句话读正确)a  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指名读,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把这两个生字带领大家读两遍,“脏”有 时候还念zang 心脏的脏。“叭”这个字有一个跟他长的很像的字,请看b  出示句子(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是什么字呀?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们都是读书有心人)老师在来考考大家,小喇叭叭叭叭是哪个字呢?来我们一起读三 遍叭叭叭。小花狗趴在地上又是哪个字呢?来跟老师读一遍。让我们也来做做动作。C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男生读、女生读。

    (3)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交上了朋友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的更加流利了,现在同桌小朋友你一段,我一段把课文再读一遍。

    三、指导写字

    幻灯片出示会写的字

    重 点指导:这个“糟”字可真是一团糟,笔画可多了。请先看老师写,(课件示范写“糟”)然后大家再跟着写。还有三个字(肯、脑、筋),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 能发现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地方,可这个相同的地方又有一点不同。仔细看看:三个字都有“月”,“肯”字下面“月”撇变竖。

    哎呀,看的真准!看来大家都是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

    四、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

    五、小练笔    请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些编一个故事:楼梯  脑筋  小狗  很糟

    肯定  玲玲  叭的一下 端详 懒洋洋

    25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

    • 一、设计意图:

    《玲玲的画》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于给孩子们启发最大的“爸爸的话”,通过“会读—质疑—解疑—背诵积累—摘录”五个过程,紧紧围绕这句话,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其中从爸爸的话中质疑的三个问题“玲玲碰到了什么坏事?最后成了什么好事?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重点解决第三问“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来深刻感悟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积极开动脑筋,且又是多么会动脑筋,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不但掩盖了污点,还给家平填了几分温馨、几分和谐。

    • 二、教学目标:

    (一)、复习认读几个词语

    //列举清楚复习哪几个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爸爸的话)。

    (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好事是怎样变成坏事的?”这一问题,体会玲玲动脑筋(肯动脑筋、会动脑筋)的过程,品味爸爸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难点:品味、思索。

    •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你们刚才提的问题,玲玲都知道。我们一起去问问她吧!

    //以上引入方式应属于第一课时的导入方式,在第一课时已经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建议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导入,如“你们想知道玲玲的画是怎么拿到一等奖吗?这可是个充满智慧的过程,你们要是没把生字学会,玲玲是不会告诉你的,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生字的情况。”

    6.玲玲是个很骄傲的小姑娘,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能做到这些吗?

     7.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

    [巩固侧重于“脑筋”。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作业情况,“脑”、“筋”都是生字,又是个难写的词语,且又是本课的重点词。]

    (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1、找出重点句,初步感知。

    (1)读读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交流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各种形式读。(评价标准:读得准;读得流利;读得响亮。)

    2、质疑重点句,研读课文。

    (1)读读这句话,你的小脑袋里出现了什么疑问?              

    (梳理后得三问:“坏事”是什么事?好事呢?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呢?)小朋友们真会思考,别急咱们这就来解决。教师板书:

              ?             ?           ?

             坏事————————————好事

    [培养质疑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虽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不强,或许质疑的方向有偏差,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筛选,慢慢地就学会质疑。]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解决第一问。

    ①读1—6段,说说文中发生了什么“坏事情”?(玲玲的画被弄脏了。)

    是呀,哪儿读出来的?

    ②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③师导: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玲玲的画明天将要参加评奖,她渴望着能够得奖,看着这张画,玲玲是多么高兴呀!可是,生接——,同时画上出现污点和污点掉下时“叭”的声音。

    ④多么可惜呀!小朋友,如果你就是玲玲,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伤心、难受、担心、着急……)

     [学生移情体验,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⑤这段话该怎么读呢?(自由试读——个别读——集体读。)

    ⑥分角色朗读1-6段。(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同桌先分角色练读,谁来学爸爸,谁来学玲玲,其他读旁白。再男女生分角色读。)

     

    (3)情感参与,感悟“开心”,解决问题二。

    ①坏事情又意想不到的变成了一件大好事,什么好事呢?请小朋友往后面读课文,快速找一找。

    ②学生找出最后一段。

    出示: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③小朋友,听,放音乐(鼓掌声)。我们就用读来为玲玲祝贺吧!

    //放音乐祝贺可以删除,此处引出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主要目的是引出疑惑,为什么她的画弄脏了还得了一等奖呢,可以直接转入玲玲是如何将好事情变成坏事情的。

    [学生用心与文本交流,充满激情地读,自然能读出情感,读得成功!]

    (4)读读议议演演比比论论,解决问题三。

    玲玲是怎样把坏事情变成好事情的呢?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7、8、9段,读完后,先自己说说原因,再跟同桌交流。

    ]
        ②交流意见。(玲玲受了爸爸的启发,积极开动脑筋,而且还很会动脑,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得了一等奖。)

    ③学习段落,出示: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A、迁移想象:或许玲玲家真的有一只小花狗呢!玲玲和小花狗之间会有什么有趣事呢?相互交流交流吧!

    B、导语激情:

    当玲玲想起了和小花狗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她就决定——生:要画一只小花狗。

    当玲玲想起了这一件又一件的有趣事,她就——生:决定要画一只小花狗。

    当玲玲想起了小狗给她带来一次又一次快乐。——生:她就决定要画一只小花狗。

    //此处可以改变为让学生思维拓展的方式:教师问,玲玲怎么想到画一只小狗?引导学生说出玲玲家可能有一只小狗,他们怎么样;玲玲最喜欢小狗,……引导学生明白,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想出很多很多办法……?(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是怎么想的,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对玲玲说画一只小花狗呢?

    [利用排比句导语把教师本身的激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通过富于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与教师形成一种“心理相融”。]

    C、情境表演:读读写小花狗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学做小花狗,懒洋洋地趴下来了。小花狗,你懒洋洋地趴着觉得怎么样?

    [采用情境表演,进行角色换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描述的对象去体验生活。]

    D、指导朗读写小花狗的话。多种形式读。(读出小花狗舒适、幸福的样子。)//读出家的温馨

    E、玲玲是怎么能画出这么可爱的小狗的?哪里看出玲玲动脑筋了(想了想)玲玲想了些什么?(看课件污渍怎么能变小狗的——再读句子)仅仅是玲玲一个人动脑的吗?爸爸是怎么启发玲玲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是怎么想的,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对玲玲说画一只小花狗呢?

    //与上重复,可删除。

    得出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读好第7、8段。

    F、比图深悟。假如玲玲的画一开始没有弄脏,跟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狗相比,你们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引导说出画上这条小花狗,这幅画就显得更加生动了。小花狗在玲玲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想像一下,玲玲家里人一定对小狗很好,小狗生活得很幸福,所以会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如果没有小花狗,就是觉得家里很干净,很整洁;可能还评不上一等奖呢。

    //如果你是评委,请你评价一下这幅画?(引导说出画上这条小花狗,这幅画就显得更加生动了。小花狗在玲玲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想像一下,玲玲家里人一定对小狗很好,小狗生活得很幸福,所以会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如果没有小花狗,就是觉得家里很干净,很整洁;可能还评不上一等奖呢。品读出家的温馨。

    G、连起来指导读一整段。(同桌合作读,比一比,哪一对读得好?——交流同桌读——集体读。)//可将在读全文放在以下环节后,谈完理解后在通读全文,升华主题后,学生更能读出道理,作为课文处理的结束。

    H、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把脏画改成了好画,你想对玲玲说什么?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三)深入内心,积累背诵句子。

    1、再读爸爸的话,深究道理。通过学习,请小朋友再读爸爸的话,爸爸的话中告诉我们坏事变好事的秘诀是什么?(交流:板书:肯动脑筋。)

    2、各种形式读背爸爸的话。(//可删除)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爸爸的话的理解

      小结:看来,在生活中,正如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升华主题后,通读全文,作为课文处理的结束。

    (三)拓展阅读(课件出示 )

    (四)小练笔:

    在今后,如果遇到以下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1、墙上弄上了墨汁。2、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个洞。

    3.一只鞋子不小心划破了。

    请选择一件事情写一写。

    //题目可以更开放一些,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五)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             坏事

                                   变        肯动脑筋

     

              得一等奖            好事     

     

     

    • 标签:
    • 一只
    • 好事
    • 肥西
    • 出示
    • 玲玲
    • 爸爸
    • 玲玲的画
    • 学生
    • 陈敏
    • 花狗
    • 生字
    • 坏事
    • 课文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