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乐中心小学——陈敏——乌鸦喝水(2012年4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乌鸦喝水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

    • 学情分析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要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 教学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除了上述理念以外,211也是本方案非常核心的理念。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13生字,学会8个生字,认识部首“户”。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朗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方案写的主要是第二课时,而这里的目标则是完整的第一和第二课时的目标。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要对应。

    • 教学重点

    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乌鸦找水喝一系列过程。

    •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 课型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说个谜语让你们猜猜是什么。

       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乌鸦)

    2、课件出示一只乌鸦。

    3、提问:你们觉得这只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猜谜到提问到板书课题,都更像是第一课时的导入。在趣味性的同时,我们要考虑目的性,第二课时的导入不仅要有趣,而且要起到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作用。因此可以更简洁有效,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结合,如提供相关的句子或者一段话让学生朗读来复习等,而下面第二环节仅仅复习生词对于第二课时也略显单薄。

    二、复习生词

    出示生词课件,学生开火车带读。

    三、自读课文,弄清大意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用序号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

    //读懂课文,标出序号,了解大意也是第一课时要解决的,放在第二课时不合适。第二课时要解决的内容太多,会很难实现211模式。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题设计的引导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也很重要,建议可以结合第一幅插图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1)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的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师泛读,生练读)

    //这里抓住“到处”体现乌鸦口渴的难受很好,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乌鸦都可能去哪里去找水喝了。但是对于本课文的第一句,在创设情景理解“到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联系自身口渴的经验,让学生想象并表达出乌鸦口渴、想喝水的焦急心态。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

    (2)乌鸦找到水 了吗?他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3)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水?

    //建议应该重点抓住“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回到课文抓住“可是”来说明喝不到原因,让孩子们想象乌鸦如何喝水似乎针对性不强。

    (4)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齐读课文)

    //在情感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重点的朗读指导,读出情感和语气,这种处理顺序是合理的。

    3、“怎么办”是谁问的?(乌鸦)

        从中可以看到乌鸦在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

    4、指导朗读,“怎么办”读的稍微慢些,好像在动脑筋。

    //抓住“怎么办呢”这个重点句很好。建议还要结合“?”来让学生读出相应的疑问语气。

    五、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想象: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做?

    2、指名读。

    3、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齐读)

    六、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想:乌鸦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呀,可它为什么不把石子一下都放进瓶子?

    3、读读说说

    //1、应该抓住“一个一个”和“渐渐”这两个词进行处理。并且可以用渐渐让学生进行拓展说话。对于乌鸦如何喝到水的过程,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践,利用道具直观呈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会更加简洁有效。

    2、对于主题的深化体现不足。可以通过设计“乌鸦为什么能够喝到水,从乌鸦身上学到什么,我们一起来夸一下小乌鸦等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七、拓展阅读

        借助拼音朗读下面短文。想想文中小动物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1、《小兔伯尼》

     2、《小猫过河》

     3、《聪明伶俐的小羊》

     4、《聪明的小猴----乐乐》

    //过渡语设计合理。

    八、小练笔

     1、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2、你喜欢文中乌鸦吗?用几句话夸夸它吧!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

    //2、3题目其实一样,建议合并。第一个题目建议可以让学生先口头交流一下,思维发散开以后再到笔头表达,会让学生更有话可说。

    •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    瓶口小 ————喝不着

                  

                  想办法    放石子 ————喝着水

    //建议板书在体现课文脉络同时,加一个“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体现主题会更好

    • 标签:
    • 乌鸦
    • 学生
    • 课文
    • 课时
    • 朗读
    • 第一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