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景小学-秦桂芝-《乌鸦喝水》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9、《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肥西丽景小学   秦桂芝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悟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难点]

        目标1、目标2。

    //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简图、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和小石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 一、谜语导入,诱发兴趣

        1、谜语:“天生嗓子哑,叫声呱呱呱。浑身黑压压,人人不爱它。”
    师:是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大家一起说。
    生:乌鸦。(预设)
    师:真聪明,都猜对了,就是“乌鸦”。(板书:乌鸦喝水)
        2、学生猜出谜底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乌鸦的简笔图1,指着“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指名读。(真亲切,像是老早熟识了的朋友)
    师:猜猜这个“乌”字更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鸟。(指名讲)
    师:说的真好,大家看呢——出示“鸟”的生字卡片。长得像不像,真的就差一点点,怎么记?
    生:有亮亮眼睛的是什么“鸟”。(指名说)
    师:黑黑的乌鸦配上黑黑的眼睛就黑不溜秋,眼睛跟它身上的羽毛一样的黑,可能就看不出来了,所以乌鸦的“乌”有没有点啊?
    生:没有。(齐答)
    师:我们再读读课题,第19课、乌鸦喝水。

    //该环节运用多种策略引入新课,既引出了课题,又学习了新字“乌”。有新意!

    •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拼读、听读或问别人)自主认读画出的生字词。

    //增加反馈,在PPT中呈现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伙伴互助,但如何保证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认读学习了?教师可以进行思考,例如在检查学习效果的过程中,同桌两个一起来教全班识记该字、读准字音等。
    (3)、全班认读生字卡片。
        a.开火车,老师提醒大家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喝和渴”。“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旁。(以后看到这两个字,你能把他们分辨出来吗?(能)那我们再读一次。
        b.说记字方法,巩固生字。组上词语认一认,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口渴、到处、瓶子(后鼻音、轻声)、可是、喝不着zháo水、旁边、石子、办法、渐渐、升高”

    //“初读课文,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环节设计的较为模糊。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这个部分完全自主合作是否合适?

    • 三、边读边记,巩固生字词

    1、听课件范读。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标出自然段。
    师:这些生字朋友回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认识他们吗?(认识)好,我们再读课文,老师要求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开始读吧!

    //数自然段的问题不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重点放在生字的识记。可以将课文中出现生字的句子投影出来,让学生

    2、思考:你们喜欢《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吗?《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思考的问题较难回答,换成“《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这类的问题应该是在第二课时中进行理解。

    • 四、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三个独体字和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可”字要横得长点,竖钩的起笔不能写在横的右边;“办”左点不同于右点;“法,找,许”都要左边窄右边宽。
    1、课件出示要比较难写的三个字:找、许、法。每个字请齐读三遍。
    2、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师范写,生认真看。认读“找”的斜钩。

    //教师范写时,学生可以跟着边说边书空,只是看较难引起学生注意

    (1)、指导写斜钩。引导学生与前一单元的卧钩相比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接着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反复练,再在空白纸上练。
       (2)、指导写“找”,先分析笔顺,老师范写,然后同桌互相在对方手背上写,判断笔顺正确与否,再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4、生练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 五、沟通课内外,拓展阅读

       打开资料,大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体会。

    //详细写出阅读的篇目

    • 六、写话练习

    对自己喜欢的字进行扩词,选用自己喜欢的字、词写一两句话。

    •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宝宝大家还认识吗?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乌鸦  口渴  找水  喝水  瓶子  许多  石头  办法  渐渐

    •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结合关键词“到处”、“怎么办”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1、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呢?(出示图1)
    指名说。相继板书:找水喝  喝不着
    2、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正是描写这幅图的,谁知道是哪个?(第一自然段)那就赶紧去读一读吧。(生自由读课文)
    3、这个时候,乌鸦的心情怎样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相继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理解“到处”,想象:乌鸦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呢?)
    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4、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再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过渡)乌鸦找到水了吗?
       ①、提问:乌鸦找到水了,从哪句话可以知道?
       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②、指导朗读:
        提问:(1)、怎么办呢?乌鸦在做什么?乌鸦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提示:读“怎么办呢?”这句话,要轻一些,低一些,因为人只有在心静的时候才能想出办法来的,所以,这里不适合大声朗读。
       (3)、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结合关键词“终于”、“办法”、“渐渐”、“一颗一颗”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过渡)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读出对“终于”一词的理解)
       1、课件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指名读句子。提问:小朋友们,读到“终于”这个词语,你们想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指导朗读:“终于” 在这里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
       2、(过渡)乌鸦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下面的课文:
        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①、指名走上讲台,找出写乌鸦的办法的句子,朗读这句话。
        提问:乌鸦的办法好不好呢?结果怎样?
        ②、(过渡)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乌鸦喝水的办法演示一下。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半瓶水和小石子。提出要求:看这位小朋友做实验,看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巧妙,通过实物演示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乌鸦喝水的方法。同时为引出乌鸦的聪明做铺垫。
        ③、说话朗读练习:
        你们看到了什么?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课文中有一个词,很准确地说明了这个意思,哪一个?“渐渐”,读带有“渐渐”这个词语的句子。指导:“渐渐”一词,应该读得轻一些。
        说话训练:再看讲台,小朋友手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
        做实验的小朋友继续一颗一颗地放石子。提示:这些小石子是一起放入瓶子里的吗?提示:请用“一颗一颗”和“渐渐”这两个关键词词语把刚才同学做的实验再说一遍。
        指导朗读:这里的“一颗一颗”该怎么读?慢一点,前面的“一颗”读完稍微停一停再读后面的“一颗”。
       3、齐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4、相继指导:
    出示课件: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①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如果把这句话去掉几个字,再读读,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③指名说,体会“一个一个”的用法。
    5、练习用“渐渐”说话。
    课件出示: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②你也能用“渐渐”说话吗?
    课件出示:———— 渐渐 ——————。
    指名说。
    6、乌鸦终于喝到水了,此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呢?(开心、高兴……)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 三、整体感悟

    1、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
    2、是呀,这真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来读读课文,重温乌鸦喝水的故事。

    • 四、扩展阅读

    打开资料,走进“资料城”,阅读《》、《》、《》、《》等文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可以和同位交流自己的体会。

    //阅读包括哪些文章需详细写明。拓展阅读篇目的选择需要本课主题紧密相关。

    • 五、拓展升华,动笔写话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不过,老师还有一个疑问: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你能帮乌鸦想想办法吗?请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吧,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小组讨论。
    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找水喝   喝不着

           ↓想办法

    放石子   喝着水

    //板书设计上可以从乌鸦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并在板书中感悟乌鸦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 标签:
    • 乌鸦
    • 学生
    • 瓶子
    • 生字
    • 课文
    • 课件
    • 朗读
    • 出示
    • 小学
    • 喝水
    • 渐渐
    • 一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