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学校数字智慧课题子课题申报书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缂栧彿


    编号









    区域性数字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推进研究

    项目子课题


    申 报 表




    子课 题 名 称 课堂信息化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程光辉,曲宁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填 表 日 期 20123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课堂信息化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负责人姓名

    曲宁

    性别

    年龄

    48

    民族

    工作单位

    黄埔学校中学部

    职务

    教师

    研究专长

    信息技术应用

    学历

    本科

    职称

    中学高级

    通讯地址

    福田区福中一路3009号黄埔学校

    邮编

    518026

    电子信箱

    Quning518@hotmail.com

    办公电话

    82963184-661

    手机

    13509697196





    姓名

    性别

    电子邮件

    职务职称

    电话

    程光辉


    校长

    82963183

    赵宏建


    副校长

    82963185

    刘锐娟


    副校长

    82920108

    程旭


    主任

    82963184

    曾小清


    主任

    82963184

    许江瑞


    级组长

    82963184

    高紫薇


    教师

    82963184

    刘洪


    教师

    82963184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类B.论文类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BC

    预期完成时间

    20147

    二、课题论证

    1. 项目的提出背景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为教育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发达地区基本实现教学设备信息化,但学生依旧在传统模式下学习,这种教学的不对称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效果。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受到了广大教师、广大学生的批评和抵制。这些软件、系统教师不用,学生也反对。以这样的软件上课,学生批评是除了老师灌以外,还用机器灌、电灌。这样的教育信息化不可能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这样的教育信息化是穿信息化的新鞋,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抱着探索一条路子的想法,我校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在此之前,我校已完成了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子课题“数字化的家校互动平台”。这个平台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我们将突破口放在“互动教学”上,将家校互动平台功能进一步推向深入,把家校互动引伸为“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家校互动”。在项目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项目“OSS”即“在线网络学校”项目的鼎立支持,并与其进行了合作研究。

    课题研究价值:

    本项目旨在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探寻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本项目通过对学习环境信息化的研究达到支持教育均衡化的目的。

    传统学习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项目探寻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以满足学习者面对知识的爆炸而提出的学习要求。

    教育技术正在从教学技术(教的技术)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技术(学的技术),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本项目探讨通过合作和互动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网上合作互动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合作互动教学等。学习环境信息化研究有非常实际意义。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本项目拟建构“自主—导学—互动”在线导学模式.利用WIFI技术,在不破坏普通教室现有条件下建立新型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智能无线网络教室,实现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度共享,解决以往“信息化教”对“传统学”这一不对称的教学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具有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生演示、在线辅导、远程教学和网络资源共享等功能,教师的备课、上课从内容上就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建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指导、引导、诱导和辅导为主,重在释疑解难、组织讨论、分析评价、精讲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智能培养。

    本项目旨在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探寻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性提出了”移动课堂”的概念。这种模式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模式信息化.。通过建构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教师引导下的、交互式的、自激励的学习为特征的教育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质。本项目通过学习环境信息化的研究来达到支持教育均衡化的目的。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项目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校内,创建智能WIFI教室(即教室具有无线网络环境);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个无线学习终端—小助手。这个小助手(类似于IPAD)可放在书包里,学生在学校上课时用它作学习、互动工具,放学后回到家里用它来温习功课,做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是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小助手上网发邮件或使用聊天工具向老师求教。这种学习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概念作了延展,具有“移动课堂”的概念。

    学生学习终端是专门为学生开发的学习电脑,并嵌入学习专用软件包,这台终端具备课本、练习本和文具盒功能,并具有安全、易用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本项目拟建构“自主—导学—互动”在线导学模式.利用WIFI技术,在不破坏普通教室现有条件下建立新型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智能无线网络教室,实现网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度共享,解决以往“信息化教”对“传统学”这一不对称的教学局面.由于教学环境具有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生演示、在线辅导、远程教学和网络资源共享等功能,教师的上课、备课从内容上就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建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指导、引导、诱导和辅导为主,重在释疑解难、组织讨论、分析评价、精讲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智能培养。

    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基础上通过OSS平台,与同学或教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多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得到重组、综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促进了信息素质的提高。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计划项目开展第一年,即到2013年四月,在开展项目的每个学科中形成一批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为下一步的深入打下基础。

    在项目开展第二年,即2014年,进行课题结题。届时在开展项目的每个学科中形成一批优秀案例

    四、最终研究成果





    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色课程和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在参与实验的学科中建立起相应的资源库,并完成课题论文及研究报告。通过做课题,解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锻炼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素养。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学习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传统
    • 项目
    • 课题
    • 研究
    • 教学模式
    • 信息化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