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备课类

创建时间:2017-12-22 12:25

学习时间:暂无|年级:七年级下 | 教材:人教版新课标

  • 学习目标:

    暂无学习目标
  • 简介:

    这篇文章为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旧版)的第五课的内容。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后“泯然众人矣”,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能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教材分析
1. 课名:《伤仲永》,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旧版); 2.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90分钟,这里的设计是第一课时的课; 3. 《伤仲永》文章简短,语言简练,但是说理透彻,借事说理的方法值得学习,同时课文引发的后天教育对人的影响性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 结合注释,学生可以自己阅读、翻译这篇文章; (3) 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先自读、再听读、然后全班齐读; (2)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后天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深思;
重难点
(一)重点 1. 文言字词的积累,背景知识的积累; 2. 让学生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 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 (二)难点 了解概括出作者借事说理的方法
学情分析
1. 学生处于初一第二学期,经过初中前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翻译能力,对文言文知识如字词的活用、通假字也有了解; 2. 学生在这之前接触过很多王安石的诗,对王安石并不陌生,但是人物主要经历了解大多不清楚;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4’)


教师支持
1. 教师介绍今天要来认识一下三位神通,那么他们都是谁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速算神通,教师播放速算神童的视频 2. 播放后引出课文的作者,王安石,小时候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教师提问还记得王安石写的诗吗?都有哪些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对于王安石大家有什么了解?找一两个学生回答。然后在学生的回答上进行补充;PPT上展示。 3. 最后引出方仲永,与王安石同岁,但是仲永是否也像王安石一般有所成就呢?引导学生进入这篇课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速算神童》视频
活动资源
设计意图 1. 引发学生兴趣 2. 介绍学过的诗,拉进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3. 为教学第六环节问题“试想一下方仲永接受了后天的学习,那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 ”做铺垫。

(二)个人学习,带疑朗读(2’)


教师支持
1.教师PPT上展示生字,学生齐读一遍 2.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阅读完有时间可看下课下注解和昨天的预习,并且抛出问题,题目为什么叫《伤仲永》?难道这就和我们小学学过的课文《西门豹》一文一样这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吗?如果不是,那么这个“伤”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环节先不解释)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设计意图: 无论学生是否预习通过读课文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不容易跑神,并且为后文的理解做铺垫。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20’)


教师支持
1.老师提前把课文划分成四个部分; 2.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和已有的预习工作翻译课文,标注重点的字词,文言现象; 3.提示小组内分好工,分配好当着全班翻译的时候每个人翻译的段落;小组翻译的时候可采取每个人翻译一段也可全部翻译; 4.翻译的过程中老师查看每个组的情况并对遇到的问题予以探讨解答 5.翻译过后来挑选一组来翻译,每个人翻译时,提示小组成员可适当的补充提醒 6.学生翻译完和补充后视情况是或否要补充;每翻译完一段在PPT上展示相关字词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设计意图 1.锻炼学生的翻译、自己找寻知识点的能力; 2.锻炼小组合作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小组合作过种种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时间分配、记录、工作安排。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讲话的意识。

(四)听音朗读,标注停顿(4’)


教师支持
1.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翻译和理解在课文上标注停顿 2. 播放录音大家听读,并且和自己的对照是否有疑义 3. 全班齐读课文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伤仲永》一文音频
活动资源
设计意图 1. 检测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2.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抛出问题,小组深化(10’)


教师支持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PPT上展示) 1. 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做《伤仲永》 2. 主人公都经过了哪些阶段的变化;学生讲得时候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3. 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课文具体举例说明。 前三个问题各找一个学生回答,然后老师补充,在PPT上展示相关的答案;后一个问题找两个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1. 进一步理解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 了解文章借事说理的方法

(六)扩展思维,即席发言(3’)


教师支持
教师总结,“通过前面大家对于课文的梳理和理解”,我们了解到了方仲永作为一个神通但是因为没有学习最后泯然众人矣的故事,我们不禁感到惋惜,现在老师给出两个问题,大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思考一分钟,然后老师根据时间找同学回答,没染发言一分钟: 1. 试想一下方仲永接受了后天的学习,那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 2. 结合课文的主题,让我们来展开一个话题——我想对“你”说这个“你”可以主人公、可以是方仲永的父亲、也可以是你自己、同学、亲朋。 3.老师点评,并加以总结,“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这个学习不仅是指我们现在到学校上课,还有你对你自己兴趣的坚持,比如舞蹈,绘画,生活中会有很多东西去阻碍学习,也许非常客观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主观的原因我们是可以改变的,如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克服自己懒惰的心理。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设计意图: 1.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受之于人和受之于天”的关系,并且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并且对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勤加练习

(七)总结概括,课时梳理(2’)


教师支持
1. 找一个同学概括一下这节课都做了哪些工作,并适时的引导;最后用在PTT上展示 2. 根据时间教师展示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字词,ppt的最后三页
学生活动
自定义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意图: 1. 对整节课有个梳理 2. 培养培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八)课后作业


教师支持
1.把课上讲的文言词句根据类别在笔记本上整理一遍,明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检测 2笔记本上归纳文中“其”和“之”的用法; 3.每个人收集一句和勤奋有关的名言,并且了解出处;收集一个故事可以和课文相似也可以是名人成功的故事,上课前和大家分享。
活动备注
活动资源
意图: 1. 让学生总结回顾知识 2. 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速算神童视频.mp4

预览 下载

伤仲永音频.mp3

预览 下载

伤仲永课件.pptx

预览 下载

暂无用户